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中药材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_鱼腥草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鱼腥草

【药材名称】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

鱼腥草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鉴别】(1)取本品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滴,置水浴中加热,显红色。

(3)取本品25g,切碎,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1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4小时,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分取醋酸乙酯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常与桔梗、鲜芦根、瓜蒌皮、冬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贝等用同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与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等药配伍,可用于百日咳。用于热毒痈肿,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2)鱼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鲜净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这是未经实践的原故。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鱼腥草

【药材名称】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

【别名】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地上部分。夏秋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有腥臭气。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心形或阔卵形,长3~8cm,宽4~6cm,先端渐尖,全缘,有细腺点,脉上稍被柔毛,下面紫红色;叶柄长3~5cm;托叶条形,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叶对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小,无花被,有1线状小苞;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心皮3,下部合生。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沟边、塘边、田梗或林下湿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壬酮(methylnonylketone)、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 behyde)、桂叶烯、辛酸、癸酸;另含槲皮甙、异槲皮甙、金丝桃甙、芸香甙。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痈排脓,利尿通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鱼腥草

【药材名称】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别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

【出处】《履巉岩本草》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心形或宽卵形,长3~8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有细腺点,下面常紫色,两面脉上被柔毛;叶柄长1~4厘米,被疏毛;托叶膜质,条形,长约2.5厘米,基部抱茎,下部与叶柄合生,边缘被细毛。穗状花序生于茎的上端,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总苞片4枚,长方倒卵形,大小不一,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具1小的披针形苞片;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0049%,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

花穗、果穗含异槲皮甙,叶含槲皮甙。也有报道花、叶、果中的黄酮类相同,皆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金丝桃甙。

根茎挥发油亦含鱼腥草素。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在体外试验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较差。亦有报告,鱼腥草与桔梗的合剂,对肺炎球菌无抗菌作用(试管法,平板法)。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从鱼腥草中提出-种油状物,对许多微生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特别对酵母和霉菌。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观察到鱼腥草(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也能延缓孤儿病毒的生长。

③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强利尿的附加作用;也还可能由于槲皮甙的血管扩张作用。

④其它作用

鱼腥草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有止咳作用(氨水法),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炮制】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寒。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注意】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①《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②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复方】①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④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⑧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陕西草药》)

⑨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

⑾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肺炎

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煎至200毫升。每次30毫升,日服3~4次,痰粘稠量多时,并用5%鱼腥草煎剂喷雾吸入。治疗28例肺炎(大叶性肺炎11例,节段性肺炎8例,片状阴影8例,轻型支气管肺炎1例),细菌学检查均证实为细菌性感染,并除外过敏、病毒及结核因素。所治病例均于发病后24小时至3日内开始服药,直至X线照片上阴影完全吸收为止,不加用其他药物。结果26例痊愈。阴影在服药后5~22天内吸收(平均9.4天),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3.9天。另有应用1:1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肺炎12例,痊愈9例。用鱼腥草干燥叶粉制成100%煎剂进行细菌敏感试验,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状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鱼腥草合剂在肺炎球菌的培养基上或试管内均无直接杀死或抑制肺炎球菌生长的作用,认为它对肺炎球菌的作用,似应以神经学说来解释。抗菌素在体内的作用原理与它们在试管内对细菌的作用不是等同的,除抗菌作用外尚有生理的防御性作用。

②治疗肺脓疡

用鱼腥草(干)每天1~2两,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煎一沸即服用(不宜久煎)。治疗5例小儿肺脓疡,最短者用药1周,脓疡即吸收,仅留轻度胸膜增厚,一般均于2周完全吸收。发热于用药后2~8天下降至正常。在疗程第2~3天起大部患儿均出现较剧烈之呛咳,咳出大量脓痰,5天后咳即减轻,不再有脓痰,1周后仅偶有咳嗽。采用本品治疗能使痰臭味减轻,血象可在10天内恢复正常。如用鱼腥草30克,桔梗16克,加水3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分3次服,疗效亦佳。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每次肌注5毫升,每日2~3次;同时口服鱼腥草、鸭跖草、肺形草各1两的煎剂,成人每日1剂,小儿酌减;倘有咯血、咳嗽等症,可对症治疗。16例肺脓疡,治愈9例,好转7例,疗程2~6个月;化脓性肺炎3例,全部治愈,疗程10~30天。文献曾报道用鲜鱼腥草2两捣汁内服,每日2次,治疗1例肺脓肿合并脓气胸患者(不兼用任何抗菌素[],不抽液),治疗第2日痰量显著减少,咳嗽、气急明显缓解,并能起坐,治疗第3天即能下地散步;共服药10天,摄片复查,两侧脓气胸均基本痊愈。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先取桔梗15克,加水约200毫升,文火煮沸10~20分钟,而后加入鱼腥草20克,再煮沸5分钟,过滤取汁150毫升(如不足150毫升,可以蒸馏水或沸水冲洗残渣补足)。每次20~30毫升,日服3~4次。服药后咳嗽、咯痰均减轻或消失。或用鱼腥草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分注2~3个穴位(主穴:定喘、曲池);同时配合拔罐或针刺(主穴:身柱、膏盲)。2周为一疗程。通过116例的观察,对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均有效者占97.4,其中单独使用鱼腥草穴位注射的效果,不如穴位注射再配合拔火罐或针刺治疗者佳。鱼腥草的提取物-鱼腥草素,已能人工合成,可以制成片剂及注射液。片剂含10~30毫克,日服3次,每次2~3片;注射液每次肌注4毫升(含量8毫克),每日2次,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用两个疗程。鱼腥草制剂也可与三脉叶马兰或鹅柴浸膏片(鹅不食草及柴胡)合并应用。经数百例临床观察,均以单纯型的疗效较好,喘息型较次。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少数病人服药后偶可出现头晕、胃部不适、心窝部烧灼感等,不久能自行消失。

④治疗百日咳

用1:1的鱼腥草蒸馏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取穴:双肺俞、曲池;气喘加定喘,痰多加膻中、丰隆,出血加脾俞。治疗52例,治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2例。一般1~2疗程治愈(阵发性痉咳完全消失)。

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鱼腥草片,每次5片,日服3次(共含生药5钱)。于"双夏"农忙接触疫水频繁期间连服2~3天。停药3天再服。

⑥治疗化脓性关节炎

用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5毫升,注入关节腔内(先抽尽关节腔脓液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隔2~3天1次;同时肌肉注射5毫升,每日2次。患膝应加固定以限制活动。上法共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3例,分别于7、10、12天症状消失,痊愈出院。关节腔注入鱼腥草注射液,一般1~2次后即能控制症状。

⑦治疗皮肤科疾患

取鱼腥草1斤,加水3斤,得蒸馏液1.5斤,局部外敷。共治疗单纯疱疹、脓皮病、疖痈及创口感染50例,有效48例,无效2例。其中以对单纯疱疹效果最好。部分病例于外敷同时,再用上述溶液内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⑧治疗慢性宫颈炎

采用人工合成的鱼腥草素行局部治疗。㈠0.4%鱼腥草素水溶液:用时先以0.1%新洁尔灭液棉球拭净宫颈分泌物,揩干,阴道后壁放凡士林纱布1块保护,再取棉球1个浸水溶液置宫颈糜烂处,每天上药1次,5次为一疗程。1周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治疗73例,痊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6.7%。㈡鱼腥草素片:每片含鱼腥草素10毫克,每天放1片于子宫颈糜烂处,5次为一疗程。教给病人自用。治疗11例,痊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鱼腥草蒸馏液也可用作局部治疗。

此外,根据报道109例24种急慢性炎症的临床治疗观察,鱼腥草除对呼吸道炎症有效外,对其他急性炎症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丹毒、尿路感染等疾患,也有一定疗效;对慢性炎症则疗效较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鱼腥草

【药材名称】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artleaf Houttuymia Herb, Herb of Heartleaf Houttuynia

【别名】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

【出处】出自《履巉岩本草》。

1.陶弘景: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2.《本草纲目》:蕺字,段公路《北户录》作蕊,音戢,秦人谓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按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可以养猪。又有五蕺,即五毒草,花叶相似,但根似狗脊。

【来源】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原形态】蕺菜 多年生腥臭草本,高60cm。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叶柄长1-4cm;托叶膜质,条形,长约2.5cm,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基部扩大,略抱茎;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常呈紫红色,两面脉上被柔毛。穗状花序生于茎顶,长约2cm,宽约5mm,与叶对生;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约0.6cm,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雄蕊3,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2-3cm,先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种子发芽率不高,发芽适宜17-25℃变温,发芽率为20%左右。根茎繁殖: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选白色而粗壮的根茎剪成10-12cm小段,每段带2个芽,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栽植,繁殖,覆土3-4cm,稍稍镇压后浇水,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几小株,按上法栽种。

田间管理 栽种后注意浇水,需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要勤除杂草,地上部封垄以后,可以不进行锄草,以免锄伤根苗。

【性状】性状鉴别茎扁圆形,皱缩而弯曲,长20-30cm;表面黄棕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心形,长3-5,宽3-4.5cm;上面暗绿或黄绿色,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穗状花序项生。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有较密的波状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油细胞散在,类圆形,周围7-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腺毛无柄,头部3-4个细胞内含淡棕色物,顶部细胞常已无分泌物、或皱缩。非腺毛(叶脉处)2-4(-10)个细胞,长180-蛐200μm,基部直径约40μm表面有条状纹理。下表皮气孔、非腺毛较多。叶肉组织中有小簇晶微在.直径6-10μm。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 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药理作用】1.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鱼腥草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3天后,血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兔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抗菌的作用: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色腥草素,体内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MIC为62.5-80mcg/ml,对流感杆菌为1.25mg/ml。普拜氏液体培养基上对结核杆菌H37RY株为16mcg/ml。在改良的苏通氏半固体培养基上则为25mcg/ml,其钾盐为12.5mcg/ml。合成的鱼腥草素异烟腙对TB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其MIC为0.78-3.1mcg/ml,对感染TB的小鼠。能明显的延长生存时间,每鼠1mg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存活期延长62天,拌食喂饲疗效更好。

3.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l: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宇同报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几个非挥发油部份。其中鱼腥草素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作用不明显,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复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而对脑心肌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并证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挥发油部分,而在非挥发物中。

4.利尿作用: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死亡—裂解,亦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的发病期。

5.和TMP配伍作用的研究:张永恒报道,0.75mg/ml鱼腥草组和0.75mg/ml鱼腥草-7.5mg/mlTMP配伍组对比(t=5.6)P<0.001,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性。0.75mg/ml鱼腥草素-7.5mg/mlTMP配伍组与7.5mg/mlTMP组对比(t=2.78)P<0.01,差异显着。说明二者合用的抑菌作用比单用为优,二者有协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无抑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7.5mg/mlTMP配伍组和7.5mg/mlTMP组对比(t=4.2)P<0.001,有极显着拮抗作用,说明鱼腥草挥发油能降低TMP的抑菌作用。但亦有例外,二者配伍能增强抗副伤寒及宋内氏痢疾杆菌的作用,故在肯定拮抗作用的同时,亦不应忽视对个别菌株有协同作用。

6.其它作用:鱼腥草尚有镇痛、镇咳、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伤愈合促进红皮病、银屑病的好转等作用,蕺菜碱有刺激皮肤发泡的作用。皮下注射鱼腥草水溶物还具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的惊厥,20-40mg/kg 脉注射于犬可使血压下降40-50mmHg。

【毒性】鱼腥草毒性很低。鱼腥草素给小鼠口服之半数致死量为1.6±0.081g/kg;对犬静脉滴注,38-47mg/kg不致引起死亡,如增至61-64mg/kg则可引起死亡,解剖可见肺脏有严重出血和血栓。给犬灌胃,每日80-160mg/kg,连续1个月,可见有大量流涎现象,早期常出现呕吐,此外则未见异常。鱼腥草毒性很低,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是1.6±0.081g/kg,给体重17-20g的小鼠静脉注射1.5mg的鱼腥草素(相当于人体注射剂量的200倍左右),观察1周无死亡现象,且90%体重增加,经解剖亦未见病变发生。对犬静脉滴注38-47mg/kg不致引起死亡,剂量增至61-64mg/kg则可引起死亡,解剖可见肺部有严重出血和血栓。给犬皮下注射每日80-160mg/kg,连续1mo,可见有大量的流涎,早期常出现呕吐,对食欲、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的影响。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滴,置水浴中加热,显红色。

(3) 薄层色谱①取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洪试液。另取金丝桃甙少许,甲醇溶解后作对照液。分取供试品及对照品适量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乙醚-甲醇-水(4.5:1:1.5)展开,用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淡黄色斑点,紫外光灯下呈暗棕色斑点。②取本品粉末2g,加水10ml及8%氢氧化钠8滴,冷浸2h,不断搅拌,滤过。滤液置于分流漏斗中,加醋酸乙酯10ml,7%盐酸溶液6滴,振摇5min,静置,分取醋酸乙酯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癸酸乙醛对照品,加醋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2mg溶液,作对照液。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苯-无水乙醇(7:2)展开,喷以5%三氯化铁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炮制】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2.《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3.《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5.《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6.《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7.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8.《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9.《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10.《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11.《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12.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1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摘录】《中华本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