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是干什么的?
【药名】:山豆根【拼音】:【英文名】:aRoot: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功效】: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性味归经】:苦,寒。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虚寒者勿服。”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③《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别名】:山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原植物广豆根又名:柔枝槐【处方名】:豆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商品名】: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南豆根。为植物柔枝槐的根。质量好,产量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为山豆根之正品。以质坚、干燥、无须根、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头根、黄条香根、黄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叶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为北方所习用。土豆根:为豆科植物华东木蓝、多花木蓝、宜昌木蓝、苏木蓝、陕西木蓝以及花木蓝等的根及根茎。云豆根:为豆科植物野豇豆等的根。为云南地区所习用。后三种均非正品,仅在个别地区使用。【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主产广西。【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山豆根为豆科蔓生性矮小灌木植物柔枝槐(广豆根)的根。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经。药性说明本品苦寒清解,善清肺胃之火而解毒利咽,为实火咽痛要药。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利咽:主治肺胃热毒上攻,咽喉肿痛及实火牙痛,痰火咳嗽,热毒疮疡。此外,也治,湿热黄疸。用量用法6-10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植物形态】小灌木,高1~2m。老茎秃净,新枝密被短柔软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7,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2.5cm,宽0.5~1.5cm,顶端小叶较大,上面疏被短毛,下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总状花序,密被短毛;花萼阔钟状,先端5齿;花冠蝶形,黄白色,雄蕊10,离生;子房圆柱形,密被长柔毛,具短柄,花柱弯曲,柱头簇生长柔毛。荚果串珠状不开裂。花期5~6月,果期7~8月。【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临床应用】用于咽喉肿痛等症。山豆根功能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处方用名】山豆根(洗净,晒干,切片用)【别名】广豆根、柔枝槐、越南槐、南豆根(通称),小黄连、岩黄连(贵州)。【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按语】1.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2.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3.山豆根的尚有多种:防己科缠绕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主销华北,东北各省;上海地区亦曾经用过。豆科木蓝属的多种植物如多花木蓝,和苏木蓝及宜昌木蓝等的根,在江苏、湖北、河南、山西等应用较多。【方剂举例】山豆根汤《验方》:山豆根、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赤芍、归尾、山栀。治咽喉肿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