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注意什么
处暑养生注意什么
1、护理好脐部。处暑之后,也就意味着夏天已经完全结束了,天气将不会再炎热,慢慢开始转凉了,那么,天气变凉,人们的养生方法也从防暑到了如何防寒保暖上,我们都知道寒气是从脚下生出的,因此,处暑养生要先养脚,但是,不少人在养脚,却忽略了肚脐的重要性,其实肚脐也比较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2、多开窗少开空调。处暑之后,早晚的温度低,但是白天的温度还是稍微高一些的,有些人白天在家里,还是会开空调,但是,处暑养生要注意,白天开窗不开空调。到了秋季,要注意多开窗,让房间的空气流动,这样才能让秋杀之气在房间涤荡,赶走暑天的潮热,以及留在房间的湿浊之气。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3、多吃清热安神食物。“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处暑节气要怎么样才能旺运养生?该注意什么?
中国有 二十四节气 ,十二个月当中的每上半月为节,下半月为气,总共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特的历法。而二十四节气就是以农作物生长的气候而判定的,什么节气该种哪些植物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我们知道要在二十四节气中如何养生了。那么在处暑节气,我们要怎么样旺运养生呢?且随 郑博士 去了解。
一、处暑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二、处暑养生注意些啥
暑尽秋来,金旺之时。中医学认为,金旺则肺经当值,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所以养生也要以养肝护肝为主。所以要尽量多吃些滋养、润燥、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烧烤、油腻的食物:像可以多吃些西红柿、梨、银耳、海带、瘦肉、鱼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少吃些辣椒、生姜、生蒜、花椒、大葱、酒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煲一些滋补清凉润肺的汤喝,像是海带排骨汤、苹果雪梨瘦肉汤、无花果海底椰汤等。像萝卜就少吃些,因为萝卜下气,而处暑日时,人中气不足,需要保气。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处暑养生诀窍
处暑养生诀窍
处暑之后便是初秋,而在处暑后随着天气渐渐的变凉,我们养生的方式不可能再如夏季一般了,因为在处暑之后空气会渐渐的变凉,天地之间的阳气减少,而燥邪之气、阴气却慢慢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人要是一个不注意就会患上疾病,而且夏季之中诸多的养生方法,在处暑也会失去神奇的效用,所以处暑养生要注意咯!
处暑养生注意啥
一、处暑养生慎添衣
在处暑时节,很多朋友会因为天气刚刚转凉,便开始大肆的添加衣物,但是我温馨提示,处暑,不可以大肆的添加衣物哦,有句俗话说的好“春捂秋冻”说的便是处暑时节的养生之道,因为在处暑之后,天气之中的阳气减少,我们要是大肆添加衣物,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无法接触到天地间的阳气,而在处暑之后,阳气本来就很少我们在无法接触便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受到严重的危害!所以在处暑之后需要谨慎添加衣物!
二、处暑养生需防晒
“天气变凉了,想必阳光也不是这样的强烈了”这种想法是许多朋友都有的想法,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错误认知,因为在处暑之后,虽然气温下降了,但是空气中的紫外线却依然与夏天一样,甚至比夏天还要强烈,所以我们在处暑后,出门之时依然需要防晒!
甚至在处暑之后外出游玩我们的使用防晒霜的防晒倍数,应该适合夏季一样的倍数,最好还要超过一点,因为处暑之后天高气爽、万里无云,这就会导致空气中的紫外线因为没有云朵的遮挡,而变得强烈起来,我们要是不注意防晒,就会被这些紫外线所伤害!所以,处暑之后防晒依然很重要哦!
三、处暑养生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而在处暑天气会变得十分的干燥,天地间的燥邪增多,很容易的就会导致人出现肺部疾病、呼吸道疾病危害到人体的健康,所以我们在处暑之后,因该多多的喝水,即使我们的口不渴,也需要不时的喝些水,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燥邪对我们的身体所造成的危害!
四、处暑养生要好色
在处暑之后,人往往会面临“秋乏”这种症状,尤其是长期处于室内工作的人,更是容易受到秋乏的影响,此时我们为了避免这种症状,就需要选择一些刺眼的颜色、鲜艳的'颜色来帮助我们避开秋乏了!
因为,鲜艳的颜色可以刺激到我们的视觉神经,让我们的大脑活跃起来,这样便能够解决秋乏这种令人困恼的事情了!所以处暑之后大家在服饰选择之上需要好色一点哦!
五、处暑养生多吃白
白色食物在生活之中往往被认为是补肺的佳品,而在处暑之后,天气干燥我们的肺部往往会受到伤害,此时就需要多多的食用一些白色食物来帮助我们保护肺部了,因为在生活之中,白色的食物往往入肺,对于我们的肺部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常吃白色食物,可以帮助我们养肺润肺!
六、处暑养生需清热
你是否觉得夏季已过,便不需要清除体内热毒了呢?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燥邪渐生,会导致身体中的热毒增多,所以我们在处暑之后,一定不要将清热这件事情放下,而是要更加大力的执行,在生活之中常常的食用一些藻类食物、蜂蜜、菠菜等等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身体之中的热毒,大家记清楚了哦,处暑养生需清热哦!
七、处暑养生忌空调
空调,已经成为了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家电,但是在处暑之后我们千万不可以吹空调哦!因为在处暑之后,早晚温差较大,如肺炎这些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的发作,也是高血压、心脏病这些疾病的高发期,此时我们吹空调,很容易的就会导致房间之中过于干燥,而导致这些疾病提前发作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在处暑之后吹空调很有可能会导致肩周炎等等的关节疾病出现,所以我们在处暑之后一定要谨记,不要吹空调哦!
结语: 处暑养生和夏季养生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在处暑之时可不能照着夏季养生的方法死板硬套哦,因为这样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从现在开始,抛弃夏季养生的方法,来使用处暑养生小窍门吧!
处暑要注意什么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昼夜温差比较大大冷热交替,此时自然界中的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当中的阳气就会减少,“秋乏”也就随之出现。此时适当的睡眠不但能够消除疲劳,还可以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2,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在处暑的时候,天气比较干燥、少雨,所以人们可能会有一些不适的症状,常见的就是会出现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等情况,并且此时人们也会有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等情况。这个时候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3,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的时候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可以说是比较薄的,对于外部的刺激特别敏感。如果这个时候大家如果对于脐部防护不当,那么寒气很有可能会通过肚脐侵入人体,然后引起身体的不适,对身体造成损伤。
4,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少吹一些空调因为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5,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6,要坚持适量锻炼
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对身体的健康有些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