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文化

三元节之天官赐福

自古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重大节庆之日。道教的世界观认为天、地、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中说:“盖天气主生,地气主成,水气主化,用司于三界。而三时月之望候之…三元正当三归宫,故曰三官也”。天官、地官、水官在每年特定的三个日子降到人间,考校生人功过,用以定人寿命。《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云:“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谱皆系在三元九府。”在经北魏天师道改革后,最终将“三官”的信仰与“三元”的概念结合在了一起。

上元天官赐福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即是上元天官圣诞日。每逢这日,天官大帝下到人间校订世人罪福,而后依照检定结果赏赐福运,故被称为天官赐福。“天官赐福”一词出自《梁元帝旨要》中的“上元为天官司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解厄之辰”。尽管词句出自南北朝,但上元节的建立是基于上古先民对自然的崇拜,道教吸纳了民间信仰崇拜后,将天、地、水分别神格化为三位神祇,执掌着三界生灵,监察三界善恶之事。古时每到天官赐福日,宫观内设斋醮举行赐福法事,帝王祭天祭祖以求国泰民安,民众点灯放灯祈福避祸。民间的元宵节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平乱之功,选择在正月十五这天出宫与民同乐,后来汉武帝也于这一日举行祭祀“太一”的活动,所以后人就把正月十五视为祭祀天神的日子。又因古代把夜称为“宵”,而正月又为元月,故而这天被叫做“元宵”,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将元宵节定为民间节日。事实上元宵节的出现并非一日之功。它起于汉,在当时也只被称作“正月半”或是“月望”,其文化根源来自点灯祈福的古俗。后兴于隋唐,才出现了“元夜”、“元夕”、“元宵”、“灯夕”这些名称,在古时其热闹与重要程度不亚于除夕。最初的元宵节只有赏花灯和猜灯谜这两种与灯有关的活动,后来逐渐增加了吃元宵、放烟花、百戏歌舞等习俗,各地也会融入地方风俗,构成一整套热闹非凡的庆祝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天官究竟是何方神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天地水三官出现的时间比三清尊神还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所以关于三官有好几种说法。其中天官的来历,一说其为尧帝,因品德高尚德化广大,被民间尊奉为天官大帝;也有说是周朝忠臣唐宏,后世被封为守卫天门的上元道化唐真君;还有说是陈子梼与龙王之女所生的第一子,被元始天尊封为上元一品天官大帝。这些传说多少带有后世的一些偏好附会之意,固不足论。天官大帝全称“上元九炁赐福天官元阳大帝紫微帝君”,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早期道教敬奉天地水三官为掌管人间福祸的神灵,在“三官”与“三元”相结合后,天官大帝在上元正月十五之日降临人间校定罪福,为百姓赐福纳吉的形象更为人格化,使得天官福泽众生的宗教形象更加丰富。天官赐福的意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中云:“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中记载:“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对天官大帝有进一步的阐释:“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分遣十天灵官...”从这些经书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三官主掌天地人三界的罪福考校,得道成仙需要有三官大帝的认可,敬拜三官大帝可以祈求福气、赦免罪孽、解除灾厄。其中“天官上考诸天,下校生民,标提功过而赐福”,所以为民赐福纳吉是天官大帝的职司所在。“祈福”是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愿景,“赐福”是神明创造性与超越性的慈悲体现。道教信仰认为人的寿命与祸福是由祖先承负和自我业报的集合而定,所以不论是去祈福还是被赐福,都需要当下对自身的反躬自省,多行善积德,自然获福无量。文字整理/华妘

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