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文化

如何解决拖延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如何解决拖延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拖延症,是我们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指的是明明知道这件事必须要做,不做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下,仍然一拖再拖把事情向后拖延的行为。几乎人人都有这毛病,只不过症状各有不同而已。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切身的体会,一边承受着自我谴责的情绪压力,一边还是拖延。感觉就是内心很想去做,但是身体却总不想动弹。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拖延症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一种病。可以说从古至今都有这毛病。不然怎么会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日歌》呢?这是明代诗人钱福所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很多心理学、行为学等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对怎么应对拖延症给出了自己的办法。现在我们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试着对拖延症做些解读,看看拖延症患者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心与身的分离

从道家除了讲求天人合一,还讲求身心合一。在《道德经》中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说的就是精神和形体能合为一体么?

而当我们内心想得越多,也就欲望越多、焦虑越多、牵扯和羁绊也就越多。消耗的精气神自然也就越多,试问在这种情况还有什么“心气儿”去做事情呢?人一旦被外界的欲望、压力所控制,就会失去自己的目标方向,沦为疲于应付之相,最终在被动的状态下完成事情。而且在做这件事情时,心里还在焦虑记挂其他事;甚至就算不做事,心里也处于牵挂着无数件事情的空耗状态。最终,无法聚精会神专注当下应当要做的事情上。

这就是我们用俗话说的: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的状态!

其实除了一边焦虑,一边懒得动弹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明知道这件事需要去做,但是就是觉得当前的及时行乐最重要。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不也是道家的思想么。其实这不是活在当下,这只不过也是换种形式的逃避、不想面对的行为而已。

二、好与恶的分别

为什么说好恶之心也会是成为拖延症的成因之一。我们人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主观情绪的判断。容易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甚至有超预期回报的事情等等,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不会出现拖延症。而反之,面对那些难度系数很大、主观很讨厌、做了没回报或者回报时间太长的事情,大概率拖延症就出现了。

当然,现实社会中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差异,这是现实规律。但我们修行修的就是对待这些不同事物的以一而待之的心。就像《道德经》中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不仁,其实也就是指的不会对特定的人或事或物表示出“仁爱”。如果有一类是属于自己“仁爱”的范围,那么自然其他的事物就不被“仁爱”所关照了。所以,对万事万物以“不仁”这样的态度同等面对。对待万物之灵人类如此,对待用干草绑扎出来的刍狗也如此,一视同仁,或者说一视同不仁。

所以,自己的分别心、好恶心也是造成拖延症的成因之一。

三、纠结过去、恐惧未来的焦虑

还有些人有拖延症是因为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觉得自己过去就是表现很差做得不好,所以不想再次面对还是做不好的结果。这些人是属于典型的放不下过去,又害怕未来的人。其实这点用道家的思想来说,才是真正没有活在当下。《庄子》说过: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其实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热门的说法就是: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过去怎样,已经过去了,未来是怎样,反正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活在当下。

综上所述,以上三点是拖延症形成的根本原因,心神因此而空转,不得停歇,无端消耗太多。

以上我们分析了拖延症形成的原因,这个大众流行病究其根源其病在心。只要把心调整好了,病自然也就痊愈了。如何调整呢?

庄子言:用心若镜,不将不迎

庄子用了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列子拜师学道,学成之后就回家了。之后在家烧火做饭,认真得就像是在做很重要的事情一样;每天在家喂养牲畜跟照顾亲人一样,总之做各种事情在他那里都不分亲疏贵贱,没有任何偏私。

庄子说,这就是用心若镜。镜子内里是什么都没有,它只是如实地把它跟前的事物映射出来。庄子把镜子比作列子的内心,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心,无好恶之分、无亲疏之别、更加没有高低贵贱的划分。任何事情来了走了,都同等对待,同样处理,既不忤逆也不迎合。

所以,此病调整起来,首先调其心,去掉没有必要的好恶之心、分别之心以及焦虑恐惧之心即可。把自己的心当作一面镜子,那些主观的情绪、主观的感受都尽可能的去掉,平常心待之即可。

只有去掉这些,才会发现自己会看得更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因为过多的个人主观感受反而会让我们蒙住自己的眼睛,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看不清自己内心真正所需要的。只凭借主观感受做事,其实就像蚊虫背负大山那样沉重。

其次,保持一颗愚人之心

《道德经》里曾言:“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这里的愚,不同于我们日常说的蠢和笨,而是指的大智若愚。节省精力、心力和智力放在自己专注的事情上,其他的事情大而化之。那些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分别得明明白白的事情,我却保持混混沌沌,管他那么清楚明白干什么,我都以一待之即可。

以这样的“愚人”之心待人待事,好好地、专注地活在当下,做眼前该做的事情。庄子言:“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得道的圣人在世间行走时,就如同婴儿孩童般,关闭的主观欲念和偏私;治理天下,会像婴儿一样,用浑沦的心对待天下万物。而普通百姓则非常关注其眼耳鼻舌所带来的欲望。只有圣人能关闭这些,浑然如同孩子般。

所以物来了,我不会对它抱有自己的期盼;物走了,我不会对它怀有自己的不舍。物来心不喜,物去心不悲,心境始终如一在,从而应对自无碍。亲爱的朋友们,试着用道家修行的观点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吧。

如何解决自己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1.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2. 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3. 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4. 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如何改掉拖延症

治疗拖延症的方法

一、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二、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三、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四、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扩展资料:

拖延症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完成任务所受的时间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娱乐方面的诱惑有关。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二、任务特征

1、任务难度: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当个体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

2、奖惩时限:任务的奖惩时限也影响任务的完成。如果任奖赏及时,会减少任务完成时间的拖延。

3、任务的厌恶程度:对于可能带来令人乏味、产生挫败感和怨恨的任务,人们会首先选择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可能地推迟面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