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医不叩门,道不轻传”
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自古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若能通晓其中道理,自是可轻松应对各式各样的人和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和新奇思想不断涌现,但古人总结出的那些道理放到今天仍然适用。“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便是其中一条,值得作为道医的我们仔细品读。
医不叩门,有请才行
医不叩门,即是医者不能主动送医上门。
这并非医者妄自尊大摆架子,而是从责任的划分和求医者的心理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
首先,这是由民间习俗造成的。古时中医大致分为坐堂大夫和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两种。坐堂行医的传统观念认为医者就该坐在诊堂中等待患者上门,或者等待别人的延请;游方的郎中也忌讳去敲患者的门,尤其逢年过节时还有忌讳出诊的规矩。
说到底,这是责任主体划分的问题。主动敲门问要不要治病,类似上门推销医术医药,即使患者答应了,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都会很被动。医患关系成了买卖关系,好像希望人人都是病人一样。这一点从《扁鹊见蔡桓公》文中就能直观反映出,古人也很忌讳医者上门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
其次,病人会认为主动送医上门是另有所图。设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遇到强买强卖的情况都会令人气愤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强行给人治病。因为大部分患者通常都有讳疾忌医的心态,或者未必认为自己患有疾病,如此情形之下的主动医治,会让患者产生抗拒反感,甚至厌恶的心理。
所以这个不叩门讲的是机缘,缘分未到,急也无用。从普罗大众的心理来讲,但凡是别人主动的,都会被认为另有所图。
最后,患者对医者的信任至关重要。如果主动叩门治病,那么患者对结果的期望值可能会更高,心情也会更加急迫,反而影响治疗。且如果效果没达到预期,反生怨怼之气,于医患双方都极为不利。治疗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治疗方案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应放平心态客观面对,不要寄期望一下就能药到病除。
所以患者对医者要有起码的信任和尊重,才会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事实上,医者大都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古代名医常常“来往病者之家,虽祁苦寒大暑,未尝少惮,如遇清贫者,时常施与周济”。
不主动叩门,意思是要病患带着虔诚尊敬之心求医问药。这样做一是不会让人觉得心怀不轨、另有所图;二是病患信任心诚,可以有效配合治疗;再是缘分,患者没有主动求医那是机缘未到,正所谓“各命各受,自有承负”。
道不轻传,授必缘法
作为道医,理解了医不叩门的缘由,更应要明白道不轻传的道理。
这里的“道”,从道教信徒角度来说是指道术、法术。从广义角度来说,指的是其它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本领和手艺等。
古人在传授本领之前,往往要着重考察三个方面:要看对方的品行,如果品行不良,即使天赋再高也不会考虑;再是看对方的诚心和毅力;最后才是看天赋。这种考察一般都会有各三五年,全面考察达到要求后,对符合条件者才会传授。
对于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不会加以重视,也不会珍惜,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而对于付出努力千辛万苦得到的,以及付出金钱得到的东西,才会重视和珍惜。只有自己付出了,无论是时间、心力还是金钱,才会用心去领悟。
道门收徒,除却上述的考察过程,更讲究一个缘法。正所谓“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
所以道不轻传,是不对任何人轻易传授。
如此看来,“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不仅仅是医与道的行业古训,更体现了一种人性的规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表文有什么用?道教法事为什么要升疏上表?
表文有什么用?道教法事为什么要升疏上表?做过法事的人都知道,做法事前会有那么一张黄纸,上面写着一堆字,现在也有现成打印好的表文纸,只需要法师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即可。但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一张纸的作用,那今天就说说到底什么是表文?是用来做什
-
道教提倡无为、随缘、知足、不争是因为消极吗?
在我国的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道教最为我们熟知的是“道法自然”、“不敢为天下先”、“清静无为”。那么道教所提倡的无为、随缘、知足、不争等等
-
勇身金甲现,威震九天庭 !护法大神王灵官
《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都挡不住他,却被一人拦在了灵霄殿外。双方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此人就是护法天神——王灵官。这也许是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王灵官祖师,其实在《新搜神记》、《列仙全传》等众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王灵官的传说。今天我
-
神秘的道法为什么能治病?
数千年来,道教修行者使用符咒禁方水法等为民众治病除疾,是道教文化中最为神秘的一面,也是神仙色彩最为浓厚的一页。对于这些神秘文化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探寻,找出其表象背后隐藏的未知新领域。其实道法之所以能够治病,一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练功时必须一动不动吗,需要注意什么?
医圣道医丹法既是修真养生的根本,又是运用本门道法医术的根基所在,因此,提升丹法内炼水平至关重要。不少弟子、学员反映在丹法修行中如何把握动与静的关系存有疑点,本文就此问题作一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修行效果。我们知道,练功前第一步需要调身,
-
萨祖《雷说》中蕴含的精气神之秘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所著《雷说》,是道教直指修真成仙大道的重要典籍。全文字数虽然不多,但于修行中的诸多关窍都一一点拨,对后世修真之人特别是萨祖法脉传承弟子而言,每每读来都能新生感悟、获益良多。道教追求长生不死,其最高的境界是“形神俱妙
-
藏在节气里的中医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古人用廿八个字将一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总结,这就是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天象、气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进行观察探索后,分析总结出的自然节律变化所产生的规律,
-
来人不用问,真正厉害的道医都是“神算子”
道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数千年来以其鲜明特色与显著疗效而广受赞誉,在许多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都有相关的记载描述。宋代之前,道医与中医融和一体发展,宋代之后,道医与中医开始分流。随着经济发展和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良,书籍的获取更加便利,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