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文化

道家文化与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曹丕在《与锺繇九日送菊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实际上也是一个以重数为节的节日。

一、重阳登高源于道教神话重阳节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在古代早就有在九月农作物收获季节,举行祭谢天帝、祭拜祖先恩德的活动,同时还会举行聚饮活动。从汉代开始,重阳节出现了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寓意着避疫驱邪求长寿等愿望的节日民俗活动,这些活动的形成都与道教的传说和记载有关。

东晋道士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事》条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节俗活动,其来源于道教传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文中所讲到的费长房为东汉人,《后汉书·方术传》有载,传说他有道术,曾跟随一个叫“壶公”的神仙学道,“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此后重阳节俗活动大都与这个道教故事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宴集活动开始兴盛。到唐代,重阳节被确定为节假日,休假一日,与中和节、上巳节并称为“三令节”。二、重阳节民俗与道教养生重阳节民俗活动中的饮菊花酒、佩茱萸囊和登高等民俗活动与道教所倡导的养生保健术有关。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了菊花的功效:神仙文宾教一个年逾九旬老妇人,“服菊花、地肤、桑上寄生、松子,以益气”,又过了一百多年老妇人仍然健在。东晋道医葛洪将菊花列为仙家养生之上药,《抱朴子内篇·仙药篇》中说:“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道书《太清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唐朝人认为饮菊花酒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孙思邈《千金翼方·中风上·诸酒第一》中记载了道家养生药酒菊花酒的制作方法及其功效。也正是在唐代,饮菊花酒成为重阳日的一大节俗。

重阳节要佩戴茱萸囊或头插茱萸、饮茱萸酒,所以又称“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常绿小乔木,主要有山茱萸和吴茱萸。据唐代《新修本草》卷一三载:山茱萸,“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轻身,明目,强力,长年……九、十月采实,阴干。”吴朱萸,“主温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九月九日采,阴干。”可见重阳插戴茱萸和饮茱萸酒主要也是出于避恶益寿的目的。佩戴茱萸囊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古俗,唐人也很重视佩茱萸囊。郭元振《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秋歌》曰:“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李颀《杂兴》诗也说:“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佩带茱萸囊可以辟恶驱鬼,显然与道教驱鬼观念有关。关于重阳登高的习俗,道医孙思邈在《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逈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重阳时节,已届深秋,风清气爽,的确非常适合登高远眺这种有益于健康的有氧运动。总之,围绕着登高野游而展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从唐代开始成为重阳节的重要特色。由于重阳节是以道家长寿为主题,所以这个节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尊老敬老为主的节日。文字整理/华汛

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