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六不治”,不是所有的病人,医生都能治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其适用范围,也都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而且很多情况下,治病不是只靠医生一方的努力,还需要病人的积极配合。但是总有一些情况下,由于病人的原因,导致疾病很难被治愈,《史记》中就记载了六种情形,这就是中医说的“六不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篇医家传记,其中的“六不治”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一、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蔡桓公就是典型的骄恣不论于理。就是说不讲道理。扁鹊看他有病了,他就误解扁鹊,说扁鹊无非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还真的会有一些病人,医生跟他讲道理,他就是不听。医生让他怎么做他就偏偏不怎么做。这种病人就是神医扁鹊在世,也是救不了的。
二、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治病通常都要吃药,药费总是要出的。而且医生给人治疗疾病,总要收取一定的诊费。如果患者过于看重金钱,宁可生病也不舍得花钱看病,把钱财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更喜欢与医生讨价还价,那就很难治了。轻身重财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为了赚钱不顾及自己的身体,美其名曰忙事业。比如说40岁之前拼命赚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真等到40岁之后一身病了,也不见得能买来这条命了。
三、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就是说如果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无节制,那就很难治。因为良药可以治疗疾病,但无法治疗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现在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如果病人已经阴阳错乱,五脏六腑已经衰竭了,那么就不要勉强治疗了,生死有命,这种人已经病入膏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执意去治疗也于事无补,很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五、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形羸就是身体很差的意思,身体差到连药都已经不能服了。这就是病已经到了很深的层面,就很难治了。人人都知道中医讲究治未病,就是在病情刚刚发现的时候,就及时治疗,一旦小病拖成了大病,就算是仲景、华佗在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六、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生了病,首先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西医院治疗,要接受有行医资质的医生诊治,如果总是想着找巫婆神汉,那就很容易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其实很多病人或多或少都有“六不治”中的某一条,或某一条的其中一方面,治病毕竟是要医患双方互相配合的,不但医生要努力精研医术,患者更要积极配合,如果患者不懂得检讨和改进自己的错误,仅仅只是依靠医生,也是没有办法治好疾病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表文有什么用?道教法事为什么要升疏上表?
表文有什么用?道教法事为什么要升疏上表?做过法事的人都知道,做法事前会有那么一张黄纸,上面写着一堆字,现在也有现成打印好的表文纸,只需要法师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即可。但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一张纸的作用,那今天就说说到底什么是表文?是用来做什
-
道教提倡无为、随缘、知足、不争是因为消极吗?
在我国的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道教最为我们熟知的是“道法自然”、“不敢为天下先”、“清静无为”。那么道教所提倡的无为、随缘、知足、不争等等
-
勇身金甲现,威震九天庭 !护法大神王灵官
《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都挡不住他,却被一人拦在了灵霄殿外。双方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此人就是护法天神——王灵官。这也许是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王灵官祖师,其实在《新搜神记》、《列仙全传》等众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王灵官的传说。今天我
-
神秘的道法为什么能治病?
数千年来,道教修行者使用符咒禁方水法等为民众治病除疾,是道教文化中最为神秘的一面,也是神仙色彩最为浓厚的一页。对于这些神秘文化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探寻,找出其表象背后隐藏的未知新领域。其实道法之所以能够治病,一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练功时必须一动不动吗,需要注意什么?
医圣道医丹法既是修真养生的根本,又是运用本门道法医术的根基所在,因此,提升丹法内炼水平至关重要。不少弟子、学员反映在丹法修行中如何把握动与静的关系存有疑点,本文就此问题作一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修行效果。我们知道,练功前第一步需要调身,
-
萨祖《雷说》中蕴含的精气神之秘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所著《雷说》,是道教直指修真成仙大道的重要典籍。全文字数虽然不多,但于修行中的诸多关窍都一一点拨,对后世修真之人特别是萨祖法脉传承弟子而言,每每读来都能新生感悟、获益良多。道教追求长生不死,其最高的境界是“形神俱妙
-
藏在节气里的中医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古人用廿八个字将一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总结,这就是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天象、气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进行观察探索后,分析总结出的自然节律变化所产生的规律,
-
来人不用问,真正厉害的道医都是“神算子”
道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数千年来以其鲜明特色与显著疗效而广受赞誉,在许多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都有相关的记载描述。宋代之前,道医与中医融和一体发展,宋代之后,道医与中医开始分流。随着经济发展和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良,书籍的获取更加便利,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