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尊师重道
师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够延续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间始终保持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人们每论及尊师重道传统时,多偏重儒家文化塑造的师道。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的故事,历来为古今读书人称道。孔子的哲学思想,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文化。唐代韩愈为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而作的《师说》,成为之后人赞誉师道的名篇。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尊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颇具特色的师道思想,还有很多礼仪、规范。道经中云“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在道教的个人修持中,包含了专门的事师的威仪。
一、为什么师父在道教中尤为重要?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经云:“道者师传”,得道者皆是依靠自己师父的传授而获成就的。太上道祖历劫度人,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其《太清宝诰》云:“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祖师(以下简称萨祖)习性清淡,希志神仙,刻苦学习丹经子书,只得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证,而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才得遇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王文卿和林灵素三位师父,得到真传,成就大事。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故以得道之人为师,而师徒的传承实质上是道的传承。道法的运用,在于沟通神明,调用祖师能量,获得正法真传则是前提。《三洞众戒文》曰:“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没有师父的传承,我们就无法理解“道”的奥秘。《无上秘要》引《洞真九真中经》云:“传授之法,皆师及弟子相授,以崇玄秘”。陆修静在《道门科略》中说:“若学不由师,成非根生,不承本,名为无根之草。”这些道教经典都说明了师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道教中传经、授箓都有特定的仪式,经过打卦、过法、灌顶、上表等一系列方法,以保证传承的正统与神圣。《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中记载了王灵官对天盟誓,拜萨祖为师的过程。现在萨祖一派,拜师仍注重盟誓,有专门的传授仪建立与神明的沟通,向神明表明坚守盟约、不违背师承的决心。
二、如何得遇真师
1.坚定信念
有了修行的想法,如何找到自己的明师呢?很多人想要入道修行,却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打击之后选择放弃。自古大道难闻,真师难遇,修道者多,得道者寡。若是本身没有坚定的修行信念,很容易在繁杂的生活迷失最初的志向。
2.积行累功
《太上感应篇》有写道:“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积德行善是道教的立教之本,行善不分大小,有人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不过难的是长期行善、日日行善。萨祖宝诰有云“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王灵官曾得玉帝之命,暗中监察萨祖,发现萨祖用咒枣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一十二年没有丝毫过错,因此才誓愿拜师盟誓。而萨祖以凡人之躯,最终功行圆满而位列先天。积行累功,广结善缘,心怀众生,时到自有指引。
3.寻师访道
现代社会获取信息非常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很多有关道教的资料文献及相关信息。很多道教经典,从网络上即可阅读学习。但同时修行信息亦是鱼龙混杂,需要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修行的内容和种类很多,每个法脉都有自己的特长,山医命相卜都是修行的内容。
修行也是双向选择,师父找徒弟,徒弟选师父。如果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正统法脉,就要多接触,多了解。看看法脉的祖师是谁,对弟子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愿意以祖师为榜样修行。修行讲究同气相求,当一个人诚意足够大时,神明也会有所感应。萨祖当年为求真师,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跋山涉水,一路从四川去江西龙虎山求道。终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在途中得遇三位真师,成就夙愿。当确定了自己真正想修行的法脉,就可以开启自己的修行之路。
当然,拜入师门只是修行的第一步,师父能给你传承,为你指路,要想有所成就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放下过往的世俗习气,以恭敬心去修行。尊敬师父,信任师父,才是得道的捷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以医弘道,以道传医 ——张陵天师济世利生往事
翻开中华史书长卷,看到东汉末年时期——也就是令诸葛武侯痛心疾首的那个时代——君庸民困,灾疾频仍。仅载于史料文献中的,较大规模的流行疫病,就达到了平均三年一次。时代呼唤着良医拯救黎民于疾苦,张仲景、华佗、董奉等医学巨擘应世而出,张陵、于吉等道
-
行善是修道之路的基石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修道之心,但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山中修炼,而觉得修道之路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修道先修心,积德行善、利物济人才是修真之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萨天师当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才感化王灵官拜其为师,
-
从萨祖经历解读中医和道医的区别
一、什么是中医?中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经络,脏腑,气血为形态功能基础,七情六淫为病因,阴阳失调,邪正相争为发病主要矛盾的独特理论体系;以药物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二、什么
-
“因时制宜”原则在针灸上的运用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体的生命活动,如气血阴阳消长、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等都具备节律性和周期性,与天地阴阳的动态变化一致。当人体节律与自然变化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由此《黄帝内经》确定了“因时制宜”的治
-
“学习做人是一生的功课”——浅谈道家四不食蕴含的做人道理
“欲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才能做成大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任何一位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他一定拥有许多为人的优良品质。从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起,看到、听到、学习过那么多的做人道理,可到最后还是品质各异、参差不齐,所以
-
作为正一派弟子,你知道“正一”的真正内涵吗?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名的重视非比寻常,从未将其简单看成一个普通称谓。不论是名字还是名称,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和用意。常言道“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人们只有在内心真正认同了,找到了做事的理由,才能坚定信念,一往无前。在古代,臣子造反也会打
-
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
在很多道教经典文献中,或者道教法器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很像普通汉字,却又与普通汉字不太相同,这便是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密讳的来历讳,为避讳之意。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可直呼乃至书写皇帝、尊长等的名讳,否则犯大不
-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治则”理论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同时也是中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概念上,有些朋友会将治则与治法混淆,其实治则与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则是总纲,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当于战略;治法是在一定治则的指导下,针对某个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
-
从瘟神到财神——简述赵公明元帅的形象建立
财神可以说是当前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神了,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大多数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财神。因为财神承载着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而在众多财神里,有文财神范蠡、比干;武财神则是赵公明、关公,他们四人都被民间奉为“正财神”。除此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