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天师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你知道吗?
道教祖天师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你知道吗?
很多人都知道正一道在饮食上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戒律即“四不食”,指的是不食“狗、乌鱼、鸿雁、牛”,祖天师张道陵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一.不食狗,因其忠
狗一直都是忠诚的象征,是百姓看家护院的不二之选,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
古人表示忠心的时候,多会说:愿效犬马之劳。在十二生肖中,狗排在第十一位,有着“金畜”“玉犬”的美名。禁食狗肉正是因为狗是忠诚的体现。
二.不食乌鱼,因其孝
民间把乌鱼也称为“孝鱼”,乌鱼在产卵时一般不会进食,而且母鱼在产下幼卵后视物不清,没法自己去寻找食物,此时一部分幼鱼会游到母鱼嘴里,让母鱼充饥,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母亲饿死。
百善孝为先,道教推崇的积德行善,也非常重视孝道。道教素有“忠孝之道”之说,《太平经》有云:“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虚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因此狗的“忠”和乌鱼的“孝”都是道教修行的基础。
三.不食鸿雁,因其节
大雁是一种群居鸟类,一只雌雁配一只雄雁,假如一只死去,剩下的孤雁至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是坚贞不渝的象征。因此大雁的身上体现出忠贞有节的品性,古代婚娶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中,有五项都与大雁有关。
四.不食牛,因其义
在古代牛是一个家庭当中非常重要的劳动力,许多朝代都是禁止杀牛的,而且罪行不小,除却官方的禁令,道教不食牛肉主要是因为牛的习性等方面。
牛性格温顺,一辈子在田地里干活,任劳任怨。道教劝善之书《牛图经》有记载:“劝人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齐用力,四时辛苦未曾休……劝君食味将牛戒,无牛亦有好珍馐,人从是处行方便,无量阴功万古流。”通过对牛的各种描述来表达牛的勤劳与善良。
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老子得道成仙时青牛也一起成了灵兽,因此老子也被称作青牛师、青牛翁。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敬意,所以禁食牛肉。
祖师云:在家出家皆为道,忠孝节义尽神仙。“四不食”正是忠孝节义的典范,也是我们修道之人的楷模。
为什么高道孙思邈说牛、狗、雁等道士不吃的肉是好东西?
大众了解道教不吃牛肉的四不吃,和孙思邈说的三厌关系匪浅。民间熟知的四不吃,是《中国道教》 1989 年第 3 期里的一篇名曰《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请大家注意传说二字,这表明这没有明确可靠的文献记载,故称传说。
但这个传说的确可以追,《上清灵宝大法》中指出的三厌是雁,犬,黑蠡鱼。为天厌雁,地厌狗,水厌黑蠡鱼。《孙真人卫生歌》中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于是道教形成了“三厌”之戒的传统。“三厌”就是孙思邈真人提到的天厌雁、地厌犬和人厌鲤,在记载里还有一种说法是水厌龟。
四不吃:大雁、狗、乌鱼全都出现了,还出现了很多道教徒都忌讳吃的龟。
孙思邈在《急备千金要方》中科普:狗阴茎,味酸平无毒,主伤中,丈夫阴痿不起。脑,主头风痹,下部疮,疮中息肉,肉味酸咸温无毒,宜肾,安五脏,补绝伤劳损。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犬春月多狂,若鼻赤起而燥者,此欲狂。其肉不任食。
不仅详细的谈吃狗肉的好处,还指出什么狗是疯狗不能吃。
还教别人怎么吃牛肉健康“乌牛自死北首者,食其肉害人。一切牛盛热时卒死者,总不堪食,食之作肠痈。患甲蹄牛,食其蹄中拒筋,令人作肉刺。”
还夸赞牛的“肉: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唾涎出,安中,益气力,养脾胃气。”
还谈大雁的脂肪“味甘,平,无毒。主风孪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肉:味甘,平,无毒。久服长发、鬓、须、眉,益气不饥,轻身耐暑。”
孙思邈作为一个道士,在作品里大谈自己推荐不吃的狗、雁肉,还说吃这个有好处,然后还谈吃牛肉的好处。
因为原因在于我们道教不吃牛肉也好,孙思邈提出的三厌也罢,都不是觉得这个肉人吃了不好,而是感其节义,认为我们修真之人就应该有这些道德素养,所谓“同道者相爱”故不吃。
当然不吃牛肉也有古代的社会原因,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但孙思邈本人还有医师的身份,有责任告诉大众这些肉人吃了没毒,而且有好处,但病死等特殊情况的肉最好别吃。庄子作为一个哲学家大文豪,别说用杀牛说道理了,就是大谈吃牛肉的道理,道教徒并不会觉得不对。
更何况庄子在的时候道教都没有形成教团,更没有统一的戒律。别外《庄子》一书中有大量的修炼内容,这些都被道教很好的继承了。
但道士不会去篡改《庄子》,把杀牛改成杀猪杀鸡,而庄子写杀牛也不会影响他在道教徒心中的地位。
这就是道教!我们不吃牛肉是感其节义,加之古代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为了不破坏生产我们有此禁忌。但我们不会强迫别人顺从自己的喜好,也不会认为别人杀牛吃肉就是坏人。甚至为了大众的利益,学医的道士还会客观的告诉大家牛肉等道教不吃的肉有好处。
和一些素食主义者宣传吃肉要生病,和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妖魔化肉类,以让自己不吃肉不同。作为一个道教徒我不欺骗自己,牛肉虽好,但我不吃。
牛,狗,雁等道士不吃的东西,为何被高道孙思邈称为好东西?
牛、狗、鹅等道士不吃的东西,孙思邈认为好吃,所以称之为好东西,除了牛肉,现在很少有人吃。
道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宗教,它既有神秘的道教理论,也有神秘的童话故事。自东汉中期张道岭天师建立以来,道教在中国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道家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存在,如元宵节、元宵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蕴含着许多道家元素。
道家主张静而不为,行之自然,练习的人会感到自在,你知道吗,也有相应的道家戒律约束着他们的思想、在饮食方面,道教也制定了戒律,其中有“五肉三恶”。
香菜是一种常见的香菜,张谦从西域引进了香菜,所以最早叫香菜,后来,南北朝时,赵十乐皇帝认为自己是胡人,胡荽听起来不好听,于是下令改名为原胡荽,后来演变成胡荽。古人认为雁是群鸟的一种,母雁和雄雁总是以一个结尾,如果其中一个死了,只剩下一个,他们将不会找到另一个伴侣,直到他们死,它象征着坚定不移的爱,它的忠诚令人钦佩。
根据修炼方式的不同,道教主要分为以丹顶为主的全真道和以灵符为主的正一道,全真学校纪律严明。除了上述“五荤三厌”外,其他荤腥也禁食,正一派则不那么严格,但也遵循了张道岭天师规定的“四不吃”,即鹅、狗、黑鱼、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