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人是一生的功课”——浅谈道家四不食蕴含的做人道理
从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起,看到、听到、学习过那么多的做人道理,可到最后还是品质各异、参差不齐,所以并不是成功者比别人懂得更多道理,而是他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本篇就以道家“四不食“为例,简述四种最基本最质朴的品质,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是否都做到,又是否能坚持做下去。
不食牛。牛在古代属于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许多朝代都明文规定不许杀牛。然而道家不食牛的禁忌是从牛的习性方面考虑的,著名劝善之书《牛图经》中记载:“劝人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齐用力,四时辛苦未曾休……劝君食味将牛戒,无牛亦有好珍馐,人从是处行方便,无量阴功万古流。”
牛生性温顺,终生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吃的是草,挤出的牛奶滋养了很多人,代表了勤劳、踏实、仁义的品质。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传说道祖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留下了名扬天下的《道德经》,之后得道成仙的同时青牛也成了灵兽,因此禁食牛肉。
不食狗。自古以来,狗都是看家护院的不二之选,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见狗一旦认定主人,终生都会陪伴保护主人,这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忠诚品行。狗通人性,除了家庭驯养外,现代社会中很多领域都有工作犬的存在,被视为可与人类共患难的朋友。因其符合忠义的美好品德,不可食之。不食乌鱼。产卵时期的乌鱼,视力会因体力大量流失而变得模糊,导致无法觅食只能坐以待毙,此时一部分幼鱼会游到母鱼的嘴里,甘做食物让母鱼充饥不致饿死,被视为行孝之举。百善孝为先,孝乃天地之大德,所以不可食乌鱼。不食大雁。古代婚娶时必须履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六道礼仪程序,其中五道都与大雁有关,可见其重要性。大雁彼此成为一对后,总是不离不弃,即便失去配偶,也会终生独居不再婚配,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被视为节的象征。节不仅是美好的品德,也是做人的骨气和原则。所以矢忠不二的大雁是人类学习的榜样,不可食之。欲求仙道,先安人道。人生在世,应忠诚于家国信仰,孝悌于父母亲人,贞节于夫妻配偶,仁义于良朋诤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连一个人都做不好,何谈追求仙道?《太平经》有云:“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虚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抱朴子》里也写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可见忠、孝、义、节这些优良品质都是修道的基础。“四不食”是道家悲天悯人情怀的体现,同时也是道教饮食方面的戒律。修道者通过饮食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循法度,不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这样的自律行为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以医弘道,以道传医 ——张陵天师济世利生往事
翻开中华史书长卷,看到东汉末年时期——也就是令诸葛武侯痛心疾首的那个时代——君庸民困,灾疾频仍。仅载于史料文献中的,较大规模的流行疫病,就达到了平均三年一次。时代呼唤着良医拯救黎民于疾苦,张仲景、华佗、董奉等医学巨擘应世而出,张陵、于吉等道
-
行善是修道之路的基石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修道之心,但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山中修炼,而觉得修道之路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修道先修心,积德行善、利物济人才是修真之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萨天师当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才感化王灵官拜其为师,
-
从萨祖经历解读中医和道医的区别
一、什么是中医?中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经络,脏腑,气血为形态功能基础,七情六淫为病因,阴阳失调,邪正相争为发病主要矛盾的独特理论体系;以药物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二、什么
-
“因时制宜”原则在针灸上的运用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体的生命活动,如气血阴阳消长、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等都具备节律性和周期性,与天地阴阳的动态变化一致。当人体节律与自然变化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由此《黄帝内经》确定了“因时制宜”的治
-
“学习做人是一生的功课”——浅谈道家四不食蕴含的做人道理
“欲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才能做成大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任何一位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他一定拥有许多为人的优良品质。从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起,看到、听到、学习过那么多的做人道理,可到最后还是品质各异、参差不齐,所以
-
作为正一派弟子,你知道“正一”的真正内涵吗?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名的重视非比寻常,从未将其简单看成一个普通称谓。不论是名字还是名称,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和用意。常言道“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人们只有在内心真正认同了,找到了做事的理由,才能坚定信念,一往无前。在古代,臣子造反也会打
-
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
在很多道教经典文献中,或者道教法器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很像普通汉字,却又与普通汉字不太相同,这便是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密讳的来历讳,为避讳之意。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可直呼乃至书写皇帝、尊长等的名讳,否则犯大不
-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治则”理论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同时也是中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概念上,有些朋友会将治则与治法混淆,其实治则与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则是总纲,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当于战略;治法是在一定治则的指导下,针对某个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
-
从瘟神到财神——简述赵公明元帅的形象建立
财神可以说是当前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神了,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大多数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财神。因为财神承载着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而在众多财神里,有文财神范蠡、比干;武财神则是赵公明、关公,他们四人都被民间奉为“正财神”。除此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