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节之地官赦罪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中记载,“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校戒之日。十方众圣普来集会,於是天官、水官及诸曹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贤圣俱会,简定劫数,考校罪人轻重等级,欲於此日以设供养,拔度父母亡灵,未知作何法用”。
经中所言的七月十五日,便是地官赦罪的日子,也是道教的中元节。
道教有“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之说,“中元”之名便由此而来,并兴盛流传至今。
中元地官赦罪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即是中元地官圣诞日。每逢这天,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故称地官赦罪日。
七月十五作为中元节的说法最早起源于道教。《太上三官经》有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道教创立之初,民间以三官大帝的信仰最为广泛。祖天师在教化民众时“书写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于天,著山上,其一埋于地;其一沉于水,谓之三官手书”,以此来向三官大帝祈祷赐福、赦罪、解厄。
古时每到地官赦罪日,道观会举行盛大法会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也会多设道场施食,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最宜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
民间的中元节
民间称中元节为“七月半”,也被叫为“鬼节”。《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之首。所以在民间,中元节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祖,供奉烧纸以示孝心。
除了祭祖之外,民间还有放河灯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记载“至中元日,例有盂兰盆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河灯又被称为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于中元夜投放在江河湖海之中,是谓有光照路,引亡魂回家。
此外,还有一种习俗叫烧街衣。人们于入夜后,用香烛、纸钱纸衣和一些祭品在路边拜祭一番,其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再根据各地的风俗,还会有一些如祭祀土地、祈求丰收、制作茄饼等活动内容。
地官是何方神仙
《三教授神大全》称“陈子祷与龙王三女自结为室,生下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后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显现无穷。于是元始天尊封三子中的老二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住九土无极世界恫空清虚之宫,总主五岳帝君并二十四治山,九地土皇、四维八极神君”。所以地官大帝的全称是“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亦称为地官、清虚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凝结而成,总管五帝五岳诸地神仙。
其实三官信仰最早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据《仪礼》中记载“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座”,《全唐文》中也有关于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巡官崔佐时签订的盟文的记载,“谨诣点苍山北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及管内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也是在行会同之礼及诸侯之盟神。
祖天师在东汉时创立正一盟威道,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以及上三官手书为信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到了南北朝时期,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中元节的意义
《东京梦华录》卷中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循例要向先祖报告收成、请先祖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并且在中元节这一天地府大门打开,有子孙祀奉的鬼魂可以回家过节,享受供奉。
这一天,民间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而道观则会举行盛大法会施食济孤,为死者送上供养,诵经帮助地狱众生超度。对于那些无处可去的孤魂,民间会设置道场置放斋食。
中国自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为的就是忏罪自省而得福。所以中元节以及节日内容,都是为亡魂赦罪,而非完全解除罪孽。在法事过程中,也不单只超度亡魂,更是为死难者施予救侪。
所以中元节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节日,具有以祭奠先人为主题来弘扬孝道、仁爱的特殊意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以医弘道,以道传医 ——张陵天师济世利生往事
翻开中华史书长卷,看到东汉末年时期——也就是令诸葛武侯痛心疾首的那个时代——君庸民困,灾疾频仍。仅载于史料文献中的,较大规模的流行疫病,就达到了平均三年一次。时代呼唤着良医拯救黎民于疾苦,张仲景、华佗、董奉等医学巨擘应世而出,张陵、于吉等道
-
行善是修道之路的基石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修道之心,但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山中修炼,而觉得修道之路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修道先修心,积德行善、利物济人才是修真之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萨天师当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才感化王灵官拜其为师,
-
从萨祖经历解读中医和道医的区别
一、什么是中医?中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经络,脏腑,气血为形态功能基础,七情六淫为病因,阴阳失调,邪正相争为发病主要矛盾的独特理论体系;以药物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二、什么
-
“因时制宜”原则在针灸上的运用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体的生命活动,如气血阴阳消长、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等都具备节律性和周期性,与天地阴阳的动态变化一致。当人体节律与自然变化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由此《黄帝内经》确定了“因时制宜”的治
-
“学习做人是一生的功课”——浅谈道家四不食蕴含的做人道理
“欲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才能做成大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任何一位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他一定拥有许多为人的优良品质。从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起,看到、听到、学习过那么多的做人道理,可到最后还是品质各异、参差不齐,所以
-
作为正一派弟子,你知道“正一”的真正内涵吗?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名的重视非比寻常,从未将其简单看成一个普通称谓。不论是名字还是名称,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和用意。常言道“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人们只有在内心真正认同了,找到了做事的理由,才能坚定信念,一往无前。在古代,臣子造反也会打
-
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
在很多道教经典文献中,或者道教法器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很像普通汉字,却又与普通汉字不太相同,这便是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密讳的来历讳,为避讳之意。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可直呼乃至书写皇帝、尊长等的名讳,否则犯大不
-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治则”理论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同时也是中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概念上,有些朋友会将治则与治法混淆,其实治则与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则是总纲,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当于战略;治法是在一定治则的指导下,针对某个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
-
从瘟神到财神——简述赵公明元帅的形象建立
财神可以说是当前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神了,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大多数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财神。因为财神承载着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而在众多财神里,有文财神范蠡、比干;武财神则是赵公明、关公,他们四人都被民间奉为“正财神”。除此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