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文化

为什么要倡导科学放生?

浩瀚的中华文明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殊印记的生命观理论。具体到道教生命文化领域,以修道成仙为核心的思想将自然和一切生命视为平等,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强调,对待自然以及其他生命要如同爱惜自己的生命一般。所以“放生”也是道教所提倡的仁爱贵生的行为,但放生必须要遵循科学,否则好心可能办坏事,就违背放生的本意了。

一、什么是放生

放生就是看到那些被擒、被抓、被关、被杀,在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的动物,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让它们回归自然,得到自由生存、繁衍机会的一种行为。

二、放生的历史和意义
放生,本来是中国中原地区传统的活动,从历史记载来看,先秦时期民间就有正月初一放生的习俗。《列子·说符篇》中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在过节的时候放生,古代就有。儒家强调仁、爱、孝,所以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道家讲究天人合一,推崇道法自然,经典《太平经》中提出了“生为第一”的说法,至少在南北朝之前,放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官方和个人行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放生活动与汉族原有的放生习俗混合在一起,放生逐渐成为一种宗教性质比较浓厚的行为。
放生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放生是救赎生命的善行,是我国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制止滥捕滥杀动物、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三、如何科学放生放生行为包含了很多动物学和生态学知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行为,决不是“打开笼门”那么简单。盲目放生、不恰当地放生反而是“杀生”。有的随意乱放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濒临灭绝;有的进行大规模、超负荷放生,破坏生态平衡;有的不顾生物习性,误将生物置于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或不考虑他人安全,随意乱放危险动物;不注意动物检疫,随意放生留下传播疾病的隐患。不仅不会为自己增加福报,还可能会造成破坏生态,影响他人的恶果。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专门捕捞动物、出售供放生,放生后再捕捞的产业链。《列子·说符篇》中记载:“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从这段文字记载,反映出任何事情只要形成规律,就会形成产业,定期放生一旦形成规模,就一定会对被捕获的动物造成伤害,最终“恩不抵过”。四、真正的“放生”是心存慈悲之心,随缘放生放生出于慈悲,但是真正的慈悲从来都是要善观缘起,一定要符合智慧。执着外在的形式,为了放生而放生,执着自身的福报和功德,不从尊重其他生物生命出发的放生行为,不仅违背天地自然规律,也是违背放生本意的,更是有损自身功德。从广义上来讲,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身边一切人、动植物,又何尝不是一种放生?如拘泥于形式,或以利己之心,带着很强的目的去放生,则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也不会给自身带来什么大的福报。文字整理/华苏

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