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杏花微雨话清明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孝经纬》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岁时百问》亦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这些文献记载直接反映出“清明”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也由此可以看出,最初时的“清明”仅作为节气中的一个名称,还没有被赋予其他的含义。

作为一个节气,清明标志着物候变化和时令顺序。然而要成为一个节日,势必要包含一些特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那么清明是如何从一个农耕节气转化成节日的呢?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并不是偶然突然出现的,它与寒食节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寒食在清明节前一两日,两节相连,所以想要了解清明节,必然跳不过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基本上分为“禁火说”和“子推说”两类。但不论是出于对火的原始崇拜与敬畏,还是出于对介子推的缅怀与纪念,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禁火冷食”,处处无烟火也就成了寒食的习俗。

如果说禁火冷食是寒食节的标志性习俗,那么点燃新火重生炉灶则是清明节最初的标志性习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描写的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俗。

古人认为火与万物一样是有生命的,需要不断更新。《周礼·夏官·司爟》记载“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说明要随着四季的变换更新火种,这样才能避免疾病困扰。

而“新火”除了具有赐福的意义,还与耕种有关。农事是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非常重视的事情,清明又正值播种的时节,所以寒食一结束,从朝廷到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祈火仪式来祈祷谷物的丰收。

在古时,寒食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官方还曾规定过专门的假期,从最初的三天到唐代的四天,再到宋代的七天,可见当时对寒食节的重视。但是在乍暖还寒的春季,对于只能靠基本的吃喝来维持身体所需的古人,禁火冷食实际上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健康的危害。另外,清明节的“新火”重新为人们带来光和热,不仅解决了饮食问题,还能在祭奠亡人时焚烧纸钱来传递情感。

所以,人们对于清明节“新火”的期待,不仅符合对火崇拜的普遍心理,还符合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以及饱含对逝者更深的情感。

也是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清明节渐渐取代了寒食节,这样的转换,是人们意识与情感的转变。

清明节的风俗

特定的风俗是一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自然也不例外。由于清明节历史悠久,再加之地域的不同,流传下来的风俗也各有异同,本文主要讲讲祭祀、春游和饮食这三个方面。

祭祀:扫墓祭祖自古便是全家出动全员参与的活动,可在墓前或是祠堂中,于清明节当日,或是前后几天进行仪式。主要内容是为陵墓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焚烧纸钱供奉祭品,具体事物以各地风俗为准。若有不能赶回扫墓的人,可向着家乡的方向遥祭。

春游:《帝京景物略》中有“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祭祖与春游并不相悖,这也是一种豁达的生死观。插柳,在踏青时折下柳条编成帽子戴于头上,或将柳条带回家中插在门楣、屋檐上;踏青,又叫探春、寻春,意为在清明节时于郊外游玩,脚踏青草观赏春色;放风筝,古人认为风筝可以带走灾病,在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象征着疾病秽气都被带走了。除却这些,传统的活动还有蹴鞠、荡秋千、植树等等。

饮食:大多数地方会在仪式结束后将祭品分食,关于祭品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物。比如鸡蛋、青团、枣糕、蒸馍、芥菜饭、馓子、艾草饭等等。

从这些丰富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明节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节日,仅仅依靠节气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其自身所包含的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在二十四节气中惟有清明能成为如此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自古至今,清明节的习俗有更替有失传,亦或在今日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惟有扫墓祭祖是沿袭到现在从未变过的。

清明扫墓源于对先祖的崇拜与追思,这种崇拜作为清明风俗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出传承孝文化、慎终追远以及感恩亲情三个方面。

传承孝文化:百善孝为先是国人一直所推崇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祭祀先祖不仅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之情,还展现出人们对于死亡的敬畏之情,也更好的传达了几千年来所遵循的孝义。在缅怀追思先祖的过程中,弘扬继承孝道精神,用“孝”来规范我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慎终追远:现代人该如何尽孝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古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在祭祀仪式中缅怀追忆先人之德,虽是为逝去的亲人祖先传达思念与敬意,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祭祖的习俗来自省对生者对长辈的奉养之道。“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间最大的遗憾,人活在世就应尽最大的努力表达孝心,言传身教以己之力将孝道宣扬传承下去。

感恩亲情:清明时节举家共赴亲人先祖墓前祭拜,这对于现代社会缺少团聚机会的家庭来说,更是一种亲情的沟通机会。通过扫墓祭祖,既表达了对祖先的情感,也拉近了血脉亲情的关系。所以清明节的主题虽是扫墓缅怀先人,但其本质是感恩家人,是注重人伦与亲情的价值。

任何一个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深厚的寓意和多重的功能。就像清明节,不是单纯的悲伤,亦或是仪式后的热闹就可以诠释的。它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追古怀远、以古鉴今。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