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谈道医的发展历史
道医一词,是对道家医学或道教医家的称谓。在中华传统医学中,道医是一支有着鲜明特色并带有某些神秘色彩的重要分支。道医以其独特的医疗技术和显著疗效,千百年来获得人们的热情赞誉与崇敬,在中华传统医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道家文化与中医文化是一朵绚丽的并蒂莲。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长寿不衰,冲举飞升”,这种重人贵生的积极思想是道教教义的精华。众所周知,医学的主旨是治病救人,维护生命,促进健康,因此,在根本性质上,道教与中医是高度相通一致的,正如抱朴子葛洪所言:“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所谓“近祸”,是指各种妨害健康的身体疾病,这就使得道教文化与中医文化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联系交融。
从历史发展来看,医疗行为起始于生命自我救护、延续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中国的道医与中医二者同源于上古原始巫术文化。商周以后,在上古文化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医术得到了重大发展,以道家黄老学说、《易经》及阴阳五行等理论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哲学基础。尽管中医的形成时代很早,相较于道教宗教体系最终形成的东汉时期要早许多,但是道教教团组织的先行者——方仙道与秉持黄老学说之士,则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大量出现,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
先秦至秦汉之际的医者与方仙道士,常常是互生共存、亦医亦道,可谓医道一体。上古名医苗父(又称“茅父、弟父”),以祝由医学为主要医疗手段;中古名医俞跗,在使用祝由医学的同时,还兼以按摩、点穴方式疗病,这些多是方仙道之士的擅长手段方法。
医道一体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先秦两汉,在道教体系正式建立之后,更出现了许多集医道于一身的大家,著名人物有东晋抱朴子葛洪、南朝陶弘景、唐代药王孙思邈等,即使许多未曾加入道教的医家,也受到道家影响不浅,多喜好精研道术,明代大医李时珍就“幼以神仙自命”。
医道一体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代表中医最大特色的经络学说,它的发现与建立是通过对人体的内视和感悟而实现的,这完全得益于修道之士的亲身体验。马王堆汉墓出土西汉帛画导引图,是迄今所见最古老的医疗导引文献,与《庄子》描绘的“导引之士、养形之人”的“熊经鸟伸”有着直接的渊源。中医最重要的经典《黄帝内经》,不仅其主要思想贯穿了道家哲学,而且此书的整理与注解更与唐代道家学者启玄子王冰的功劳密不可分。
至于道医对中医方剂学、本草学的巨大贡献,在葛洪、孙思邈等人的著述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医学中的针灸、按摩、导引、点穴、行气及祝由科等,更多是对道医学的直接汲取与采纳。
医家与道家的逐渐分流并形成各自的重点与特色,大致在宋代以后。主要的表现是中医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流派,如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把中医病理学、治疗学、方剂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明末吴又可创立温病学说,清代出现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四大家。总之,宋以后,中医病理、治疗学的发展形成了以方剂、汤药为主的治疗手段。此一时期,道医逐渐形成以养生功、针灸、按摩、导引、点穴以及符箓、祝由医学等为重要手段的医疗方式。宋以后,道教内丹养炼术有了巨大发展,宋以后道家发展的重点是内丹养炼,因而道医的种种治疗手段均以道家内丹修炼为基础,道医治病则以医者的道功能力为主要凭借。
道家修行,主要目的是使练功者自身思虑纯一,通过特定方法锻炼出驾驭“炁”的能力,经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达到仙家真人的境界。当练功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自身真气充盈,此时用道家医学方法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收到较好甚至神奇的效果便是自然之事。
由此可知,道医的治病能力,是道家人士在修行过程中得到的必然能力,是道家人士导引吐纳养生全性在医疗方面的表现。以上所述,是就中医与道医的主流方面而言,当然中医人士里亦有擅长按摩、针灸、气功等的能人,道医中亦不乏精研药性方剂之高手,但就中医与道医在宋以后的总体发展趋势与基本特色而言,的确是各有侧重,渐行渐远。宋元以后,道家发展中的另一特色是道与武的结合,这主要表现为武术对道教文化的采纳与吸收。中华武术在宋元以后渐趋成熟,并多方面汲收道家功理功法以发展武术,甚至出现道家人物成为拳术创立者之传说,如明代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记载宋代武当丹士张三丰为“内家拳”创立者,至今海内外许多太极拳社团仍供奉张三丰为祖师,而山西戴氏心意拳据称得到过傅山道长所传的养生功。傅山道长即是古代中医的著名人物傅青主,擅长妇科、儿科等。武家与道家结合的另一结果是促进了道医伤科治疗的发展,典型代表是明代异远真人著《跌损妙方》,该书采经络学说子午流注原理运用于创伤的治疗,对骨伤科医术有重要价值。
由上可知,道医的确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保健疗疾、祛病延年发挥了重要作用。道教是一个有完整神学理论体系的宗教,因此,属于道教文化组成部分的道医,则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出道教的宗教色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科学与信仰常常是辩证地存在于一体的,在传统习俗的外衣下,往往隐藏着某些科学实质。当一些现象暂时无法理解或解释时,被指责为“迷信、伪科学”,一旦弄清了它们的原理与机制,便成了科学,中药青蒿素便是一例。
道医中有许多技法,至今尚属于这种情况,如符箓、祝由医学以及某些针灸驭炁治疗手段等,便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应该指出,医学应当是着眼关注于临床效果,而非理念之争,道医的方法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应进行广泛的运用和作为课题学习研究。作为现代人,应当坚持用客观辩证思维来思考对待道医,切忌人云亦云、以偏概全甚至以假当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道医发展,让这朵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