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人体如国家,十二脏腑各有“官职”
《黄帝内经》:人体如国家,十二脏腑各有“官职”
脏腑是人体的核心组成部分,脏腑理论也是传统医学的重要基础,人体脏腑到底都有什么功能呢?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在数千年前就已给出了答案,黄帝与天师歧伯之间有过这样一段问对: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黄帝内经》将人体脏腑分为十二,关于脏腑的功能与相互联系,黄帝请教歧伯“贵贱何如”,此处“贵贱”一词不仅有主次的含义,也为下文歧伯以官职比喻脏腑做出了铺垫。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君主”:是封建王朝最高权力的统治者,古人认为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领导地位,所以称之为“君主”。
“神明”:神明的意义很广泛,这里是指心的功能表现。以现代词语来讲,即是人的精神活动和思想意识的表现,称之为“神明”。
《内经》认为,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主血脉和藏神。心为君主之官,是内脏十二官功能活动的领导,人的一切精神意识和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心的功能活动体现。《灵枢·客邪》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徐灵胎云:“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傅同辅,有辅助、协助的意思,即是说肺为辅助心君的宰相。
“治节”:治理调节的意思,是指肺对其他内脏以及营卫气血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肺主一身之气机,司呼吸,又受朝于百脉,与心同居膈上,好像宰相辅助君主一样,治理全身。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将军”:将军是武官职位,古代武官性格大多刚强急躁,好动而不好静。古人用取类比象方法,以将军性格来比喻肝的特点。
“谋虑”:意思是说,肝有深谋远虑,筹划对策的功能。
肝主疏泄,主藏血,易为怒气所伤。《灵枢·师传》曰:“肝者主为将,使之侯外。”肝在人体具有抵御外邪、护卫机体的能力,就像智勇双全的将军保卫国家一样。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中正”:是处理事务不偏不倚的意思。
“决断”:决定判断,对事务做出最后的处理。
胆与肝互为表里,只有在肝的谋虑与胆的决断共同结合之下,人的精神意识才有正常的表现。如果胆气壮,人就自信勇猛,胆气虚,则容易犹豫不决。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臣使”:表达君主命令、意志的官员,在这里有保卫心脏、代心行令之意。
“喜乐”:心志为喜,膻中能代心行令,所以说,喜乐由膻中传出。
本节的膻中并非膻中穴,是指心包络,居于心之外围,如同君主的近臣,有代心行令和代心受邪的作用。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仓廪”:是指脾胃有贮藏和消化饮食的功能。
“五味”:是酸、苦、甘、辛、咸,指饮食都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为营养成分的来源,所以说“五味出焉”。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功能上有着密切联系,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二者共同完成后天营养任务。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传道”:道同导,传道输送之意。
“变化”:指排出的粪便不同于摄入的饮食。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转移下来的食物废料,定时排出体外,所以传导糟粕是大肠的基本功能。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承受之意,是说小肠居于胃下而接受胃中的水谷。
“化物”:消化饮食,泌别清浊之意。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承接胃所腐熟的水谷,再经过一次消化和泌别清浊的作用,使精华部分营养全身,糟粕归于大肠,水液归于膀胱,完成它的化物功能,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作强”:精力充沛,强于作用。
“伎巧”:伎同技,是精巧多能之意。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骨髓,而脑为髓海,所以肾气旺盛则骨骼坚壮有力,脑髓强健聪明。人的精力充沛与聪明智慧,皆是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诀”:是通的含义。
“渎”:即是水道。
三焦是主管水利工程的官员,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与其他内脏功能紧密联系,有通调全身水道和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州都”:积水之处。
“津液”:此处指的是水液。
“气化”:阳气对水液的蒸化作用。
膀胱位居最下,是水液贮存的地方,体内水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出于肌表则为汗,出于前阴则为小便。
人体如同国家,尽管十二官职责不同,但必须协调统一,不能相互脱节,否则天下大乱。君主之官清明,则君臣和谐,所以养生应当以心神清明为要。
歧伯以政府官职来形象比喻脏腑的功能,深入浅出,执简驭繁,令人记忆深刻。黄帝于是择吉日良兆,将本次问对所学的知识藏于灵兰之室,以传世保存,这便是我们如今能够看到的《灵兰秘典》。
2019-03-17 《黄帝内经》奇经八脉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喜马拉雅APP上,听梁冬和徐文兵两位老师分享《黄帝内经》,感触颇多,尤其对奇经八脉非常感兴趣,现整理总结如下,期望能有所裨益: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 任脉 、 督脉 、 冲脉 、 带脉 、 阴跷脉 、 阳跷脉 、 阴维脉 、 阳维脉 的总称。它们与 十二正经 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为人体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
经脉起源
据《灵枢?五音五味》记载:"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胞中,也是《难经?六十六难》所说的"脐下肾间动气"所在,一般称为"丹田",指督、任、冲脉之气均发源于此。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生理功能
故有" 总任诸阴 "之说。 调节月经,妊养胎儿: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任脉走胸腹部,联系着脏腑;心情不好的人,任脉通常都是不通的,女人只要心情不好,月经就有问题,因为月经就是跟任脉相关的。任主血海,主阴脉之海, 任脉与血脉是通的 。我们的心情长期抑郁的话,任脉就特别容易紧张,不舒展,特别紧缩和僵硬。
? 督脉 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掌管着人体二十八味灵药,这些灵药治疗范围广泛,疗效独特,不仅能治疗与腧穴部位相应的内脏病、头面、颈项和腰背部的病变,还能够治疗热病、神志病等疾患。
? 1、督脉是阳气的掌握者
? “人活一口气”,阳气决定了人的生命力。
?2、督脉决定着人的精气神
人的气质,形体也与脊柱关系密切。“坐如钟、站如松”是古人对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基本要求,保持良好坐姿,会避免形体扭曲,保护 腰椎、脊椎 ,使其不受到损伤;
?? 3、多访督脉,调气血促循环
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通过按揉督脉经穴或刺激经脉通络,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力。打通任、督二脉可调理全身气血,促进气血循环,保证身体的阴阳平衡。日本医学界的研究发现:人体后背有大量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常刮拭、提捏或推擦后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
冲脉 ,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 , 冲、任脉盛 ,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
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共14穴。
冲脉的"冲"字,含有冲要、要道的意思。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冲脉 与任脉相并行,又与督脉相通 ,其 脉气在头部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 ,因此容纳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成为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海。冲脉与足阳明会于气冲穴,又与足少阴经相并而行,与胃和肾相联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肾为"先天之本"、"原气之根"。
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灵枢经》曰: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本经脉交会穴为 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 3 穴,左右合6 穴。
这里也是平时俗称 “ 游泳圈” 的地方,在中医看来,肥胖说明此处垃圾堆积,敲打可以加强气血的运行,从而减少肥肉垃圾。
带脉属于胆经中最重要的一段,所以敲带脉可以活血化淤。
晚上躺在床上,放松身体,想像着身体如烂泥一样,用双手敲肋下,敲个几百下,人也累了,浑身了累了,就想睡觉了。其实,白天也是可以敲的,走路时、等公交时,只要手闲着就可以敲。如果腰部的肉特别多的,需要加重点力度,这样才有效。敲带脉两周便可以明显看到减肥的效果了。
晚上躺在床上,放松身体,想像着身体如烂泥一样,用双手敲肋下,敲个几百下,人也累了,浑身了累了,就想睡觉了。其实,白天也是可以敲的,走路时、等公交时,只要手闲着就可以敲。如果腰部的肉特别多的,需要加重点力度,这样才有效。 敲带脉两周便可以明显看到减肥的效果了。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 照海穴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照海、交信、睛明 左右共6穴。
阴跷脉联系脏腑 :咽喉、眼目、脑。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阴蹻脉主 阴气 ,司下肢运动。
阴蹻为病,肢体外侧肌肉驰缓而内侧肌肉拘急的足内翻、腿腹肌削, 痿痹无力喉痛、嗜睡或失眠,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 沿外踝后上行 ,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 风池穴 。
联系脏腑:咽喉、眼目、脑。
1.生理功能: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
2.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3.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4.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阴维脉(Yinwei Meridian) :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
联系脏腑:心包、腹。
主要病候:? 心痛,忧郁。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寸踹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少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凡十四穴。
[交会穴] 筑宾(郄;足少阴),冲门、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期门(足厥阴),天突、廉泉(任脉)。此外,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通于阴维。
阳维脉(Yangwei Meridian)"奇经八脉"之一,"维"有维系联络之意,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
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
联系脏腑: 腰脊 、下肢、头肩。
交会腧穴: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 肩井 (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跪求 黄帝内经期末复习资料,大学资料百度网盘资源的链接有人有吗?求
百度网盘黄帝内经期末复习资料高清在线观看
https://pan.baidu.com/s/1ulUWP2Itkc77L4kV1Cl3Yw?pwd=1234
? ?提取码:1234? ??
内容简介
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现分述如下:一、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外的表象乃至与外环境的联系等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