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之阳气
漫谈中医之阳气
中医经常说“阳气”这个词,那究竟什么是“阳气”呢?“阳气”究竟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把阳气及其作用详细讲一下。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的这段话,用太阳来比喻人体的阳气,让我们对阳气及其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其大概意思是:太阳照亮大地,温暖万物,给万物生长的能量。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太阳,没有太阳万物就无法生长。人体同样离不开阳气,有了阳气才能保持温暖,才能使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才能使脏腑经络功能活动保持正常,否则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影响身体健康及寿命。
我们接着看以下记载:
“阳化气,阴成形”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张景岳
“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 ——郑钦安
从以上古人的观点中,不难看出,阳气对于人体是极其重要的。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有的中医门派认为:疾病都是寒气侵袭人体造成的。寒气遇到水,就会湿凝、寒凝,就会阻碍经络,阻碍气血的畅通,人体则生病。但只要阳气到达寒凝的地方,寒凝就会“融化”,经络就通畅,身体就健康。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人体能抵抗疾病、外邪,也是阳气在发挥作用,诚如古人所说“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大家对阳气及其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阳气如此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防止阳气损耗,那么在日常有哪些行为在损伤阳气呢?
1、不良作息 经常熬夜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3点),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归根是生命维持并且健康的保障,对常人来说归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现代人早已习惯晚睡,甚至子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而子时为一阳生,为阴阳交替之时,若不能入睡,直接损伤的是坎中一阳,长此以往,坎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2、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现代人受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嗜食生冷寒凉,为求刺激,好食冰冻食品,尤其爱喝冷饮,这些都会严重损害阳气,尤其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本应饮食清淡、温食热饮,若以生冷寒凉食物来解暑,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嗜食辛辣,使人体阳气过分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3、人造贼风,夏月伤寒
《黄帝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可见古人对风邪是防范有加的,因为风邪不但为百病之长,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风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虚,接着其它邪气就可以乘虚而入,尤以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因寒邪属水能灭火,最伤人阳气。冬季外界寒风凛凛,但人体毛孔收紧加上厚衣覆体,风寒之邪并不易侵犯人体,而夏季阳气外散毛孔开泄,无异于门户大开,大汗后若立即吹电扇或进入空调房,风寒之邪就会直入肌肤、筋脉、骨节,若不及时排出寒气,更会侵犯六腑五脏,乃至成不治之症,可见人为邪气对人体之伤害远甚于自然之气。
4、运动不当,得不偿失
现代人崇尚“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身体不适或是生病时往往认为是缺乏运动所致,于是开始定时定量、持之以恒地运动,但大部分人并未因运动得益,这是不明运动原理及不合理运动导致的。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讲记》中提到“动能生阳,也能耗阳”,运动的本质是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绝不适合于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阳气更虚。另外运动属生发,应该是春夏白昼之事,而现在很多人都是晚上运动健身,看似弥补了白日的运动不足,其实是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要“无扰乎阳”、“无泄皮肤”,冬季大量运动出汗会影响阳气收藏,尤其使肾阳受损。
5、房事不节,肾阳亏损
房事不节使人的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表现为乏力、畏寒、腰冷痛、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6、工作烦劳,阳气外张
现代人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烦恼也增多。《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人体阳气依靠物质和精神的刺激长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时收藏休息,一方面会导致阳气的亏虚,另外,太疲劳导致无力入阴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经衰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7、欲壑难填,损耗正气
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发展和消费,两者都在不断增加人的欲望,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内经》提到“壮火食气”,故欲望也会消耗人体正气。《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从而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疲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得百岁而动作不衰。”少欲才是健康长寿之道
8、滥用药物,抗生伐正
当前国内医疗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性属寒湿,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而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管,还会伤及心阳;激素则使人的肾阳直接外越,看似效果明显,其实是肾阳的透支,损害到人体的远期健康;还有其他的化学药物若去除糖衣或胶囊后都呈苦味,苦味伤脾胃阳气。长期服用西药必定脾胃阳虚。
以上都是日常生活中损耗体内阳气的行为,已为大家详细列出。总之,我们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不要贪凉,少用抗生素,不可过度运动,同时保持内心清净、减少欲望等等。
俗话说“开源节流”,我们在改掉以上不良行为、防止阳气损伤的同时,应该怎样给身体补充阳气呢?下面作一简要阐述。
日常饮食
1、多吃温平补益食物:羊肉,韭菜,桂圆,枸杞子、桑葚子、花生,胡萝卜,山药,红茶,桃子,黑豆,茴香,鲈鱼,羊腰子,芡实、生姜、黑茶等;
2、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冷饮、绿茶等;
中医保健
1、艾灸,《扁鹊心书》提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作者窦材认为补阳最好的方法是艾灸。古人认为,艾草性属纯阳,艾灸产生的火是纯阳之火,因此经常艾灸可以补充阳气。平时可多艾灸关元、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
2、按摩头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即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百脉所会之处。因此经常按摩头部,有利于提升体内阳气。
3、晒背,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因此经常晒背亦可补充阳气。
运动调养
“动能生阳”,适当运动有利于阳气生发,选择有氧运动,最好选择户外阳光下进行。
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瑜伽、健身舞等
以上是生活中常用的补充阳气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合理运用。我们知道人体的阳气是不断在损耗的,补充阳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希望大家坚持去做。
漫谈什么是湿热,祛除湿热的难点在哪儿,经典解决思路有哪些
什么是湿热?
湿热,就是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者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舌苔偏黄腻,脉象偏于滑、濡为表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湿热的形成,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因有坐卧湿地,压力过大,过食香浓,嗜食肥甘,烟酒无度,环境污染,湿热病邪侵犯人体等因素;内因则是脾胃运化功能呆滞,容易导致内湿留困。
当外部因素与人体内部环境相互感应,一拍而合,就容易出现湿热。
身患“湿热”的人,就如同处于雾蒙蒙的“气温高、湿度高、雨量大、日温差小、无风或少风”的既湿又热环境中一样,人非常不畅快,会表现为头身重痛,胸闷脘痞,腹胀,恶心欲呕,舌苔厚腻(白腻或者黄腻)等一系列症状。
为何湿热难解?
湿热这一类疾病,有着病情缠绵难愈,病情长的特点。
为什么这类疾病缠绵难愈呢?
这是因为,湿与郁热本身是一对矛盾体,若你只用“清热”,那么或许热会轻一些,“湿”反而会更重;若你只知祛湿,郁热没有了“湿的制约”,就可能亢盛起来了。
湿热就像一对跷跷板,“湿”与“热”各坐一边,你按住左边,右边就弹起来,你压了右边,左边就翘上去,治疗上容易顾此失彼。
所以,这时无论你只是“清热”还是仅仅“祛湿”都不太好使。
而且,热为阳邪,易伤阴液,导致湿热化燥伤阴,入血动血,进而导致气随血脱;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阳受损。所以,罹患湿热的患者,常伴有脾胃虚损,血气不足,这又使得病情更加缠绵。
“湿热分解,湿去热孤”是化解湿热的经典思路
撰写《温病条辨》吴鞠通很早就发现面对“湿热”,“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面对这个问题,明清医家进行了长期的 探索 ,最终,他们 探索 出了一套办法,这就是“湿热分解,湿去热孤”。
何为“湿去热孤”?
就是分解湿热,先把湿去了,那么热也会慢慢消退,所以,先祛湿,再清热,便成了治疗这类疾患的主要办法之一。
湿本身不是人正常的身体津液,它的本质是“浑浊之水,坏水”,它的存在阻碍了人体正常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气津循行受阻,导致“郁而发热”,所以,面对湿热,若患者没有高热,则当先祛湿。
用一个类似的比喻就是,点燃油灯后,油越多,灯火越旺,等你把油一抽走后,油去灯灭。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是这样解释的 “热得湿而愈炽,湿热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因此,治疗湿热之病,当以分解湿热为宜,常选用渗利之品通阳化湿,使湿去热孤则热势自愈。
如何将“湿去热孤”思路落地?
有一个方子,最能体现这种思想,此方没有一味清热药物,却是治疗温邪夹湿、湿重于热,邪滞三焦、尚在气分、未传营分之证的经典,通过它可以窥到“湿去热孤”法的妙处。
它就是藿朴夏苓汤。
它对应的症候群,最典型的特征是:
舌苔白腻,脉濡缓,口不渴,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身热不扬,午后发热,需和阴虚内热鉴别,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而且有五心烦热之感,和温湿邪滞留三焦导致的“午后热甚”是不同的。
既然是温湿之邪滞留于三焦,那么,除了上面所说的主症外,还可能出现下面一些症状:
上焦的症状:头痛头昏、头重如裹;
中焦的症状:胸闷呕恶;
下焦的症状:大便黏腻、溏泻不爽。
既然是温湿之邪留滞于三焦,那么就要用“分利上中下三焦湿邪,芳香化湿”之法。
所以,藿朴夏苓汤中有三个君药,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体”。
这三个君药分别是杏仁、白豆蔻、薏苡仁。
杏仁宣通肺气,再得藿香、豆豉芳香化湿之物,以疏表湿,宣开上焦。
白蔻仁芳香苦辛,和畅中焦、宣通脾胃,又添半夏、厚朴,可燥湿运脾,使脾健以运化水湿而不为湿困。
薏苡仁渗利下焦,辅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如此,水道畅通,湿有去路。
此方芳化宣上、苦温畅中、淡渗渗下,不用一味清热之品,将湿邪恭请出局后,热势自挫。
此方将“湿去热孤”的思想落到了实处,可堪反复玩味。
祛除湿热,还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面对湿热,温病派和伤寒派都各有自己的用药特点。温病派,喜欢加用芳香温化之品,用透法,常用藿香,佩兰,白蔻仁,草果,苍术等等,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非芳不达之说。而伤寒派喜欢用通调“三焦水道”之品,例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就是用生姜促进胃气内生;麻黄,石膏,白术促进肌部回流,推动湿邪经心下→小肠→膀胱这样的通路被祛除。
此外,清代温病学家,《温热论》的作者,叶天士也有自己化解湿热的思路,即“通阳”之法。
叶天士指出 “湿胜则阳微”,意思是指湿邪泛滥,阳气就会虚弱 , 但是,这儿有一个由困阳到耗阳的过程 ,也就是说,初期,“阳气不减”,只是被“困”住了,后期,阳气不仅被困,还会因为“消耗”,而变得虚弱。
但是,根本原因是“困”,而不是“阳虚”,这时一味补阳,是没有用处的。
关键还是要通,让气机通畅起来,阳不受困,如此“耗阳”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而通阳的关键是,一个是调畅气机,要调畅气机,可以用香薷、 藿香 、 薄荷、 大豆黄卷、佩兰等透发肌表,亦可加桔梗,紫苏叶,白芷等宣肺行气。另外一个关键则是“导湿邪外出”了。
所谓“导湿邪外出”,最快的办法就是利小便,所以说 “通阳不在温 , 而在利小便” 。利小便常用的中药有,茯苓、 猪苓、 通草 、 薏苡仁、 大腹皮、泽泻等等,但是,不可为利小便而利小便,利小便的目的是,小便通畅 、 气机得通,所以应点到为止。
有时,患者又有伤津又有湿邪,两者其实不矛盾,因为有坏水(湿浊)的存在,好水(津液)就难以畅行。所以,祛湿的同时,可以加一些芦根 、 白茅根等等,生津利尿,而不助湿。
不过,殊途同归,无论上述几种思路,无论“湿去热孤”,“疏通三焦”法,“透法”,其本质的本质都是让“湿邪有出路”,而不是一味“祛湿或者清热”。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得透气,得通风,打开窗子让风吹,使气机流通起来,达到气通湿化的目的。
人智医学漫谈会分享
“人智医学漫谈会”,于10月13日在泽晓学园百花公园园区举行,主要的分享人是赵赵、赵湛、赵培义。
漫谈会的一些内容整理:
以太按摩的宗旨是,通过以太按摩唤醒人的内在力量,通过内在力量修复内在机体,实现内在机体的正常运作,恢复健康或者抵御疾病。
以太按摩的三要素:节奏、韵律、轻柔。
以太按摩由Clive老师结合人智医学与中医创建的。
漫谈会上谈到了人智学中常常提到的“四体”,即物质体,以太体,星芒体,自我体。
大家花了点时间对四体展开了描述:
物质体:对应矿物质的特性;
以太体:又名生命体,对应植物的特性,也有用太极中常说的“气”来对应的;以太的力量是往上生长的力量,0-7岁的孩子主要是以太体在工作,靠以太力量生长发育身体。
星芒体:又叫情感体,对应动物的特质;喜欢社交,可以表达情感,但做事靠本能推动;
自我体:是人特有的特质,有超越动物本能的能力,做事情靠独立的自我思考与逻辑去推动。
漫谈会上谈到养育孩子两个重要的点:
一是节奏:包括饮食,睡眠;
二是环境:
1、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希望孩子幸福、放松,首先自己是幸福和放松的,有位老师提到,“幸福与放松是溢出来的”。
其中说到:我们父母是孩子的Boss,而现在许多孩子成了父母的Boss,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美其名曰“尊重孩子”。这是一种极端,尊重孩子的前提是基于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7岁之前的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不要提太多的问题,不要总是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呀”,以上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紧张。日常生活节奏,需要父母清晰明确地引导。
所以,这里的关键点在于3-7岁的孩子,哪些事情是必须由父母做主的,哪些事情是可以由孩子做主的。这个问题,可以由幼儿园与大家交流。
2、减少刺激,媒体、绘本、各种培训课程、各种成人人为干预的智力开发等都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刺激,这种刺激,会消耗孩子用来生长身体的以太力,影响孩子身体的身体发育。
而孩子在7岁前构建的内在脏器及四肢肌肉骨骼系统,是他一生成长的基石。将来无论是学习的能力还是社交、工作的能力,都受7岁前构建的物质身体影响。
影响人的寿命,一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二是智性活动开始的年龄,经过一项研究证实,智性活动开始的越早,人的寿命相对智性活动开始晚的人要短。
孩子的焦虑非常影响孩子的物质身体发展,孩子本身并不是产生焦虑,所有的焦虑来自于家长传递。家长的焦虑来源于对事情真相不了解,而妄加揣测。
重点解答了:
一、发烧的问题:
发烧的意义:发烧本身是孩子自我机体抵御外来入侵细菌、病毒的表现,发烧是孩子自我疗愈的一个手段,发烧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发烧的三个阶段:
1、 恒定的发烧,且孩子状态较好。
特点是:24小时温差不大,额头与小腿的温度保持一致,孩子状态较好。
如何看待:这是孩子自我疗愈的过程。
处理:照顾孩子多休息;勤喝水;家长给到温暖的陪伴(用手触摸孩子身体,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
2、 稳定不稳定,易反复,孩子状态不太好;
如何看待:此时说明孩子以太体力量不足,需要帮助他达到第一种发烧。
处理:热敷:洋甘菊或者柠檬泡脚
以太按摩;
艾灸
3:发烧引起了其他的疾病,比如咳嗽、肺炎、抽搐等,说明身体太弱了,抵御不了外来的入侵。
此时,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只是暂时性的处理症状,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父母的陪伴,高质量24小时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让孩子内在机制在爱与温暖的滋养下逐渐实现自我建构,达到自我疗愈。
二、关于睡眠:
白天的紧张、疲劳、信息刺激经过一夜的休息,第二天身体就会恢复。
能够独立入睡、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高的孩子,一些疾病是不可能出现的。
孩子的睡眠问题,来源于父母。父母需要建立孩子睡眠节奏,保证孩子睡眠时处于放松状态,早睡,给予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些常见的睡眠问题:
不容易入睡:头脑过于兴奋,可能是由于白天或者睡觉前的刺激过多,家长需要减少孩子白天尤其是晚上的刺激,同时帮助孩子放松下来。晚上八点进入睡眠流程,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是绘本),如果很难入睡,故事也不讲,给予以太按摩。
易惊醒:孩子内在的安全感不足或者白天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吓到了。安全感不足:需要父母情感方面的支持,给予陪伴、爱与温暖。白天的刺激:了解白天发生的事情,打开心结。
不容易醒、晨起有起床气:睡眠时间不足,提前睡眠时间。
睡眠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父母的焦虑,二是外界过多的刺激。
三、大便问题
肠道的紧张与头脑的紧张相对应,头脑的紧张还是受环境的影响。父母放松,孩子便能放松,肠道放松,大便问题可以自行修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