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从中医角度分析,冬天打雷是何征兆?

象,古书中多将其视为不详,民间也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冬雷震动,万物不成”等谚语。
《黄帝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地的能量是巨大的,异常变化肯定对人体有影响,对动植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那么,从中医角度分析,冬天打雷是何征兆?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冬天打雷的征兆万变不离其宗,古老的阴阳理论与二十四节气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何为雷?古人认为“阴阳相薄,感而为雷”,萨祖也在《雷说》中写道:“阴阳凝聚,阳在内而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声亦阳也,光亦阳也。光发而声随,此阳光奋击欲出之势。”

阳气生发时奋力冲破阴气阻挠而成雷,金秋时节阳气收敛,雷也收声。以我国气候而言,进入冬季之后,打雷就更罕见了,此时阳气闭藏,万物基本都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

一般来说,惊蛰之后才出现打雷。春雷一声震天响,将蛰藏的万物从沉睡中惊醒过来,也意味着阳气开始透出地面,万物逐渐欣欣向荣。而雷在冬天打响,这又是什么征兆呢?阳气为万物生发的根本,藏得足,生发才有力。冬雷的出现将闭藏打破了,阳气提起释放,无法得到应有的蓄积。到了来年,真正应该阳气发挥作用的时候,它却发挥不了,万物也受到天时影响,无法正常生长。就如同夜里本该好好休息的时候,被扰动了,第二天精神状态难免要受影响。中医认为肾主蛰,是藏精之处,乃封藏之本。可见,冬季若没有“藏”好,首先就会伤肾。而且春生之时,木气疏泄,阳根浮动,很容易令人患病,《黄帝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冬天打雷不仅影响身体健健,更会影响农作物收成,甚至导致农民起义等严重后果,古人自然将冬天打雷视为不祥之兆。而冬天下大雪有助于阳气蓄积,也就成为了“瑞雪兆丰年”的吉兆。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养生最讲究的是要应时,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天地间的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应如此,所以冬季最重要的就是养藏、无扰乎阳。冬天打雷打破了阳气闭藏,我们应在饮食起居上增强“藏”的力量,尽力弥补天时异常带来的影响。食酸少辣,增强收敛。酸可收敛阳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相反,当少食辛辣、火锅之类动火、扰火的食物,以免阳气外泄,加重体质变虚。早睡晚起,养精蓄税。早睡有助于阳气闭藏,使阳气勿过于疏泄。太阳升起来时再起床,与天地同步,有助于阳气蓄积。尤其应减少熬夜,熬夜不仅耗损肝血,更会导致阳气无法闭藏,人体不能及时“充电”。去寒就温,避免大汗。冬天,特别是在北方,人们都身裹棉衣,封闭得严严实实,这个衣着就属于“藏”。室内温暖,衣着保暖,少吃生冷食物,都算是去寒就温。但也应注意,如果长期处于温度过高的室内,或者经常进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都不符合养藏之道,无异于冬天打雷。情志收藏,心态平和。冬三月应当“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人们的情志应该收藏一些,就好比个人的隐私,一定要严守,不能泄露出去,就好像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可以悄然安住。只有保持这样的平和心态,不露声色,低调不张扬,才能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养藏。中医强调:正气为本。冬季养藏即是养正气,不管天地气机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都可以安然度过,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文字整理/华蕾
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