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节气养生|小暑:盛夏始 温风至

每年7月7日或8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为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代表天气已热,但尚未达到极点,故称“小暑”。唐代诗人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写到:“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时至小暑,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来,一些地区最高气温会达40℃以上,小暑也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

小暑,是天气转热的标记,也是夏季的晴雨表。时至小暑,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5℃,时有热浪袭人之感。“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都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炎热天气。“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小暑开始,降水也明显增加,而且雨量比较集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也常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暗示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一、节气三候

一候温风至。

“温风”即“热风”,初夏之时,天虽热,尚有凉风,而小暑时节,替而代之的是温风。正如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诗中所写:“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

“宇”即“屋檐”,小暑节气,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鸷”,凶猛也。到了小暑节气,地面炎热,气温太高,老鹰也飞到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和觅食。

二、节气习俗

伏羊——“吃伏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汉书》有记载,“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该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如今民间也还传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吃鳝片——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吃藕——相传在民间,小暑吃藕的习俗由来已久。《本草纲目》对莲藕有专门记载:“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六七月的鲜藕吃起来最清脆甘甜,滋润爽口,是消暑佳品。同时,莲藕有凉血消暑之意,其清热、除燥效果也很好。

晒红绿——民间有俗语“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红绿”指的是五彩斑斓的各式衣物。小暑节气天气炎热,人们会将各式衣服拿出来晾晒,如此能起到杀菌、除霉味的效果。

三、节气养生

小暑时节,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生活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阳气,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起居须知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以参考这个: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运动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相比剧烈户外运动,小暑后则更适合三五朋友在环境清幽的室内,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清淡饮食

小暑节气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满足人体食欲减退的需求。此时适逢时令瓜果蔬菜大量上市之际,适当食用非常有利于健康。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用荷叶、扁豆、薏米、瘦肉、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具有防暑效果,但是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情志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非常炎热,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心理情绪的困扰也日益明显,若平时饮食和起居生活不规律,就更容易动“肝火”,产生闷热、烦躁、心焦、疲惫等不适,这就是“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更容易因情绪障碍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发生猝死。按照中医养生,小暑后要心平气和,多静少动,可以适当练习八段锦或站桩,顺应夏季心当令的时节,顾护心阳,使心脏机能保持旺盛。

防子宫受寒

到了夏天,爱穿裙子的女性会很开心,但稍有养生经验的女性会明白,夏季穿裙子并没有没有那么美好。如今衣着越来越单薄,而室内整天开着空调,寒气正透过裸露的肌肤侵入身体,使女性特有的脏器—子宫一步一步受到寒气的威胁。子宫温暖,体内气血才会运行通畅,按时盈亏,子宫里的“宝宝种子”才会发育。但是,当子宫出现宫寒,血气遇寒就会凝结,女性就会出现痛经、黄褐斑、月经延期、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等症状,而子宫不温也无法孕育宝宝,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女性朋友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