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健康养生:年轻人养生,从睡好“子午觉”开始
如今,随着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关养生的话题也又掀起了热潮,不仅老年人讲究养生,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健康,进入到养生的行列。
那么,怎样才算养生呢?是保温杯里泡枸杞?还是吃各类名贵药材?其实都不是,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顺应天时,以天时之利对人体的内在进行调节,且很多养生是不用花钱的,如所有人晚上都会做的一件事,那就是“睡觉“。医家李渔在《笠翁文集》中记载:“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但这里要介绍的睡觉,可不是一般的睡觉,是很有讲究的,而且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做“子午觉”。
一、什么是子午觉?
“子、午”是我国传统十二地支中的一部分,在古代用于纪时,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如子时,对应于现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时,对应于现在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顾名思义,子午觉,就专指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的睡觉。
二、为什么要睡子午觉?
1、子时入睡
子时(晚11点至凌晨1点)为十二时辰的的首个时辰,此时值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子时也对应人体的胆经,道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若子时不能及时睡觉,第二天少阳之气未升起,就会导致肝胆功能的失调,肝胆互为表里,胆的问题又会对肝脏造成不利的影响,人就容易困乏,没有精神,长此以往,肝脏和胆囊的疾病就会找上门了。
2、午时入睡
有人说,子时睡觉能理解,但为什么午时睡觉,对养生也是那么重要呢?
《内经》有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也正是阴气初生,人在天地阴阳转换时休息一下,能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午时对应心经,午时睡觉除了有利于“补阳”之外,还有助于“补心”,特别是对于学生和上班族,中午休息下,下午的精力就会好很多,否则,容易一下午都昏昏沉沉,效率低下。
三、如何睡子午觉
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1、子时大睡
最好在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子时入睡,对于那些不得不从事熬夜工作的人,与其一直熬到三四点钟,不如在子时这段时间眯上一会儿,因为这段时间的睡眠重要性远超过其他时间段,若平时工作却无法做到按时入睡,每周也至少有一天能子时入睡,来弥补一周的精力损耗。
“胃不和,卧不安”,饿着肚子或吃得太饱,都会导致难以入睡,睡前半小时应避免吃夜宵或零食。“百病从寒起”,子时处于阴阳交汇时辰,睡觉当防止身体受寒,特别是夏天,避免空调冷气直吹。
对于已学过天师府丹道的师兄们,可十点开始修静功,之后入睡也可配合睡功,第二天起来会感觉精神满满。
2、午时小憩
午觉小憩,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建议控制在30分钟左右,短则用十几分钟打个盹,也有助于调摄心神。若睡得太久,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当身体从这种状态中被唤醒,再进入到学习、工作状态反而会比较困难,会使人下午感觉疲乏、精神不济。
午时小憩,有条件可平躺,此时就可配合睡功,若无条件,可买个专门的睡枕,以免趴着手麻,这里同样需特别注意勿着凉,尤其在夏天,切莫在有穿堂风或正对着风扇、空调处午睡,以免寒气侵袭。
大道至简,很多看似简单的事,实则蕴含着高深的智慧,就如子午觉,古代医家称之为“盗天地之生机”,虽然看着简单,但确是属于很高明的养生智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薄荷叶,相信大家即使没见过也听说过。其实薄荷叶不但是调味品、香料,还是中药里面发散风热药的代表,很多人都知道咽喉稍微有点上火,吃几个薄荷糖会凉凉的。身体起了些红疹子,肺热亢盛,
-
以花养人——栀子花开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初夏,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清风拂过,白玉般的花朵随风摇曳,独特的花香让人顿觉清凉。栀子花不仅美丽幽香,它还是可食用可药用。今天就来说一说好看又好吃的栀子花。栀子花的药用价值
-
久坐,最温柔的慢性自杀,早知道早避免
坐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习惯于超长久坐,可以几小时一动不动。殊不知,久坐被称为“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对身体危害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为:十大致病致死元凶之一。一、久坐伤肉《黄帝内经》早就有“久坐
-
以花养人——“百花之王”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牡丹的根、花均可入药,是不折不扣的“养生花”。牡
-
大病初歇,可以洗澡吗?
“朋友们,血泪经验,你们千万别洗澡啊!”“发烧一直出汗,身上很不舒服。到了第四天,实在头痒的受不了,就洗了一个澡,结果又难受了起来,头疼欲裂、发热、咽痛又回来了。”这几天微信群里不少人都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千万别在彻底好之前去洗澡,能忍
-
又到秋季,讲讲“肺”话
秋高气爽,干燥的风貌似乎成为秋天的代名词。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常常会感受到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脱屑等不适症状,这都是秋季干燥气候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秋季与肺气息息相关,而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侵袭肺部,而肺被称为“娇脏”,对于暖气和寒气都很敏
-
药王孙思邈的饮食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相传他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他深谙养生之道,他的饮食养生观念既体现了《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