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的养生事项
《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来了,意味着丰收的秋天结束了,藏养的冬天正式开始了。那么冬季我们如何保养身体呢?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膳食补冬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很多地方都有冬季进补的习俗。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让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留在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蓄集。冬季饮食调养应以甘温为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的古训,既少食生冷,也不宜燥热,以有的放矢地食用滋阴潜阳补益类膳食为宜。同时,亦应多多摄取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肉食偏多引起的燥性。如今的“进补”不同于以往,切不可一味大鱼大肉,而是要均衡营养、合理搭配。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萝卜的功效。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还有人说“萝卜好比小人参”。萝卜中的维生素C 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水液代谢,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扶助正气。常吃萝卜不仅能促进消化,增强胃肠蠕动,通便利尿,还有利于降血脂,软化血管。另外,冬季养生还要特别注意肾的养护,注重调护肾的阴阳。肾为人体能量之源,其功能强健,则生命力旺盛,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变化,防止寒气侵袭;反之,调摄不当,则易伤肾,肾伤则易会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或导致苛疾丛生。中医认为,黑色食物五行属水,对应肾经,常见的黑色粮食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色蔬菜有黑木耳、黑豆豉、草菇,黑色水果有黑枣、桑葚、龙眼干等,冬季常食这些黑色食物能增强肾脏之气,防衰老,使容颜年轻,并对泌尿生殖系统有好处。
二、勤于锻炼冬季萧瑟景象易引起伤感情绪,所以人们常把冬季比作暮年,老年人更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对养生极为不利。因此,更应注重情志调养,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防止出现心情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状况。调节情绪的方法中,运动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民间有谚语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就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冬日虽寒,仍要坚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遇有大风、大雪、大雾等天气,可选择在室内运动。还须注意,冬季锻炼莫要大汗淋漓,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以防止阳气过度损耗。三、注重保暖冬季穿衣应注意暖和贴身,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冬季起居作息,为避免受寒邪侵袭,中医主张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冬季里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此时,要尤其注意对头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在起居方面,要采取足够的防寒保暖措施。老人可以多穿一个棉背心,穿宽松、保暖性能好的棉鞋。如果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也不可穿衣过厚过暖,稍一活动就出汗,也不利于保存阳气。总而言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应顺应自然,注意防寒藏阳、治于未病,这就是冬季养生的重点所在。文字整理/华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薄荷叶,相信大家即使没见过也听说过。其实薄荷叶不但是调味品、香料,还是中药里面发散风热药的代表,很多人都知道咽喉稍微有点上火,吃几个薄荷糖会凉凉的。身体起了些红疹子,肺热亢盛,
-
以花养人——栀子花开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初夏,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清风拂过,白玉般的花朵随风摇曳,独特的花香让人顿觉清凉。栀子花不仅美丽幽香,它还是可食用可药用。今天就来说一说好看又好吃的栀子花。栀子花的药用价值
-
久坐,最温柔的慢性自杀,早知道早避免
坐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习惯于超长久坐,可以几小时一动不动。殊不知,久坐被称为“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对身体危害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为:十大致病致死元凶之一。一、久坐伤肉《黄帝内经》早就有“久坐
-
以花养人——“百花之王”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牡丹的根、花均可入药,是不折不扣的“养生花”。牡
-
大病初歇,可以洗澡吗?
“朋友们,血泪经验,你们千万别洗澡啊!”“发烧一直出汗,身上很不舒服。到了第四天,实在头痒的受不了,就洗了一个澡,结果又难受了起来,头疼欲裂、发热、咽痛又回来了。”这几天微信群里不少人都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千万别在彻底好之前去洗澡,能忍
-
又到秋季,讲讲“肺”话
秋高气爽,干燥的风貌似乎成为秋天的代名词。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常常会感受到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脱屑等不适症状,这都是秋季干燥气候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秋季与肺气息息相关,而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侵袭肺部,而肺被称为“娇脏”,对于暖气和寒气都很敏
-
药王孙思邈的饮食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相传他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他深谙养生之道,他的饮食养生观念既体现了《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