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百病为何皆生于气

《难经·八难》中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简短的两句话完整的概括出了“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还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气候变化促进人体的正常运转和发育。

《素问·六微旨大论》记载:“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气”是无形且运动不息的,升降出入是它的表现形式,也是推动万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源泉。

气既然是我们生存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那么必然与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饮一食息息相关,健康依赖于它的化生,疾病则源于它的失调。“气”之内涵

《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人受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中医理论认为,气源于水谷而供养人体,气的运动具有温煦润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

人体内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包括神机与气立两个方面。神机是人体自身的气机变化过程,气立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各种交换。《素问·六微旨大论》有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可见神机与气立包括了人体自身的升降运动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出入运动,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体现。

百病皆生于气,这个理论源于《素问·举痛论》中:“夫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段明确说明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劳倦内伤皆可导致气病,或引起气的虚损不足,或引起气的运动失常,进而导致形体或 神志异常,出现诸多病证。

“气”治百病

由上文内容可知,气的失调是致病之源。同样,以“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方法来调畅气机,则是以“气”治病的原则。

气病体现在气虚和气机失常两方面。

气虚在临床上表现为推动无力或气化无力,多见于心肺脾肾等脏腑。“劳则气耗”、“炅则气泄”、“悲则气消”,劳倦、暑热、过度悲伤都会导致气的虚泄消耗,以致身体出现血行迟缓、津液不化,运化乏力、痰瘀内阻等症状,此时应以益气补肺、补益脾肾、补益心脾等方法为治。

气机失调有“寒则气收”、“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几种,在临床上表现为气滞、气陷、气逆、气闭、气脱和气郁。可见七情内伤、劳逸失常、寒热侵袭皆可导致气机失调,造成运行受阻或升降失常,并进而影响血行津布,以致出现血瘀、精阻、痰阻等症状。此时当以调理气机为先,多以理气行滞、理气化瘀、行气活血、疏肝化精等方法为治。

综上所述,正气虚弱时邪气就会反作,阴气阳气相互影响,所以疾病的表现即是气病的外在征象。故而百病皆生于气,也可治于气。


“气”以养生

情志太过最易伤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上的刺激必然会影响五脏之气,任何一脏之气受到影响,都会波及与本脏关系密切的脏腑之气,通过脏腑功能活动产生各种情志变化,足见情志致病最易伤气。

《类经·疾病类》记载“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主宰着精神情志活动,故而当情志活动失常而导致人体发病时,则首先会累及心,从而产生各种精神情志病证。所以平时应多注意养心静心安神,保持正气旺盛气血和平,以致脏腑协调,调节好心理与生理之间的适应度。

劳倦过度易伤五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到:“五劳所伤”,即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劳逸不均或疲劳过度会使阳气外张,肺气不降因此而喘息,卫气不固因此而汗出,若长此以往则会引起正气亏损精气消耗。

过劳会伤及五脏之气,以致脏腑亏损神气过耗,而在伤及的五脏之中,脾肾为最要。概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枢纽,是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调补脾肾则成为关键。所以《金匮要略》中对于过劳气耗而致的诸形不足,都以健脾益肾为主,平时既要注重先天之本的调养,又要注重后天之本的补益,且要劳逸适度。

外邪入侵首伤营卫:《素问·痹论》有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可见营为血为阴,卫为气为阳,从营卫的循行和分布上来说,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内外相贯相随,气血和合如环无端,共同完成机体的营养输布和防卫等功能。

《医旨绪余》中道:“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外邪入侵时,卫气会首先进行抵抗,所以伤营卫实则是伤气血。所以平时应注重运动锻炼,增强正气使气血合和充盈,以免在外邪侵袭时因抵抗力不强而导致气血失调气机逆乱。

看到这里我们应当明白“脏腑运行,气机为要”的理论原则,所以养生除了要适时调节自身以顺应时节的变化之外,还当注意调节情志颐养身心,避免情志过激引起气的升降出入失调。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此才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