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节气养生 | 小雪:御寒保暖,防上火

节气养生 | 小雪:御寒保暖,防上火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进入“小雪”节气,天气逐渐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由于“地寒未甚”,故而雪下得次数少,雪量不大,地面又无积雪,此为“小雪”的本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的就是小雪前后的景象。

一、节气习俗

腌菜---正所谓“小雪腌菜”,小雪节气腌菜的习俗由来已久,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以腌雪里蕻,渍酸菜为主,雪里蕻又被称为雪菜,具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的功效。小雪过后,北方地区天寒地冻,古时候南北运输还不发达,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于是家家户户就在小雪过后腌咸菜,以备冬季食用,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腊肉---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将市场买的猪肉切成条状,肉上扎上小孔,放入盆里,放上盐、花椒、山奈、八角等香料,让香味渐渐进入肉里,可加少许冰糖,腌制一周左右,然后晾干,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品,是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小吃。古时,糍粑也是南方有些地区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指的就是糍粑祭祀。糍粑主要原料为糯米,其性温热,不宜过食,若是进食太多,会导致胃、肺火盛,反而有损健康。

二、节气养生

小雪节气开始,天气便更冷了,冬天的感觉也更浓了,阴冷的天气对身心健康都有不小的影响,如何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也是养生的关键。

1. 小雪节气以后,天气寒冷,人们更喜欢热乎乎的饮食,此时也是火锅开始盛行的季节,但是过于麻辣的食物容易助长体内的“内火”,也就是常说的容易上火,诱发口腔溃疡、便秘等。在这个节气里,应多吃白萝卜、白菜等当季食物,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气、消食,还可喝些汤羹,如大骨冬瓜汤、黄氏枸杞鸡汤、地瓜姜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滋补津液。

2. 小雪节气前后,天气常常阴冷晦暗,绿色植被和红色花卉也日益减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症状。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日常生活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无论如何,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保持愉悦心情,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3. 小雪后,气温开始骤降,若防寒保温不及时,很容易受寒邪而得病,因此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特别要注意对头颈部位的保暖, “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小雪节气后,可以考虑戴帽子,戴围巾,多穿衣服来御寒。对于颈椎不舒服的年轻人,冬季要注意颈部的保暖,要不来年颈椎病就找上你了。对于有晨练习惯的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以减少寒冷风邪对身体的影响。

4. 随着小雪后气温不断下降,有不少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女性尤为突出,除了注意脚部保暖,泡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泡脚水不宜过烫,水温以40摄氏度为宜,可以搭配艾草生姜等药材,泡脚时间不宜过久,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完脚后,坐到床上,脚心相对,用手掌擦对侧足底心之涌泉穴,双手交替进行,具有醒脑、宁神、降火,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唐】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24节气如何养生

《内经》里说的四季养生里有 一静一动。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不管是什么季节。心神都要静。神不能乱,志不能移 。暴怒,过喜过悠都是不对的。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都是缓步、慢行。也就是散布似 的。绝不是强体力的运动。很多人想减肥,每天拼命的跑步健身。但效果并不好。过量的强 度运动等于消耗自身的阳气。只有舒缓的运动才是养生保健所需要的。

记住这一静一动。四季养生的要领就在其中了。

四季在细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了。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三百 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 何去做呢?恐怕现在还没有人提出过。

这里我总结了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内容如下 。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大寒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 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 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 ,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寒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

小雪大雪,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寒,阴盛阳 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24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和智慧结晶,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养生: 谷雨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5度。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 雨水 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 清明 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 度以上。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张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24节气养生: 立夏

  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 饮茶 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 立秋 前,包括立夏、 小满 、忙种、 夏至 、 小暑 、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小满节气的活动及养生方法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满节气的活动及养生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满节气的活动

祭车神

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一个古老的小满习俗,就是祭祀车神。传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节日期间,人们会在水车上放置鱼肉、香烛、白水等物品用来祭拜。并将白水洒入田中,祝福田地水源充足,不至于干旱。

夏忙会

有些地区在小满期间举办夏忙会,也就是集市交易,有骡马、粮食、农耕工具、布匹、杂货、小吃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具,买卖牲畜,为夏收做好充足的准备,一个会期大约就是三到五天,有时候还会邀请剧团唱戏助兴。

看麦稍黄

小满期间,关中地区有个风俗,就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望。就好像过节日一样,女儿女婿带上礼品去娘家慰问,主要是问候娘家小麦夏收的准备工作,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另外就是告诉父母,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家还有余粮,希望父母放心。等夏收忙完之后,母亲也会过去探望女儿,看看女儿操劳的情况。

祭蚕

传说小满节气是蚕神的诞辰,所以在江浙一带养蚕的地区,在这期间都有一个祈蚕节。

自古以来,农村纺织的原料,在北方以棉花为主,在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就是靠养蚕抽丝而得,所以在我国南方农村,尤其是江浙一带养蚕非常兴盛。

因为蚕比较难养,所以人们一般在四月放蚕时就会举行祈蚕节,祈求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南方很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的人家在祈蚕节期间,就到这些庙前祭拜,供上丰盛的菜肴、酒水等等。并且用面粉做成蚕茧的样子,再弄一把稻草,把面粉做成的“面茧”放在上面,希望获得一个好的收成。

捻捻转儿

小满前后,人们经常吃一种节令食品叫“捻捻转儿”,取其谐音“年年赚”,有万事顺利,一切吉祥的意思,所以广受老百姓喜爱。

这种“捻捻转儿”其实就是一种面条。小满期间,小麦虽然还未成熟,但已经饱满。人们就挑选其中一些麦粒比较饱满,已经比较硬实的麦穗割下来,把麦粒取出来,用锅炒熟,然后用带磨齿的石磨磨出长约一寸的面条。然后再把这些面条加入芝麻酱、蒜末、黄瓜丝等等调料,就做成了清香可口、风味独特的“捻捻转儿”。

油茶面

还有一种小满期间的北方节令小吃,叫油茶面。人们也是先把颗粒比较大的麦穗割下来,磨成面粉。先用微火把面粉炒成黄色,然后取出,再在锅中放油,大火烧至冒烟,立即倒入已经炒熟的面粉中,搅拌均匀。最后再将黑芝麻、白芝麻炒出香味,核桃仁炒熟去皮,剁成细末,连同瓜子仁一起倒入炒面中搅拌均匀即可。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

1、起居养生

养成规律的作息能让你的身体照常运转,早睡早起,按时入睡,杜绝熬夜。同时,晚上贪凉叹空调降温莫过度,温度太低或会引发各种风湿类疾病入侵。出外办事,不要马上坐到被晒得滚烫的汽车座椅,或在晒热的椅子或石头上坐卧,以免热毒随之攻击你的皮肤。

2、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对人体健康很重要。中医对情绪养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 认为只有情志得调,才能使身体血气和畅、百脉通利、脏腑相济,从而维持人体的“阴平阳和”。在小满气节里,应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避免烦躁不安,情绪中暑。夏季气温高、日照长,很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猝死,静心怡神才能养出好身体。

3、饮食养生

小满节气来临,意味着皮肤病进入高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而高梁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4、运动养生

在运动方面,小满节气不妨做做八段锦养生运动。八段锦的运动量不大,但作用却是多方面的。虽四季均可练,但尤其适合夏季练习。很多人在小满前后会强烈感觉到气温的升高,可能会产生心烦、不思饮专等“苦夏”的症状。而练八段锦不会多汗,能使心情平静,有降温的作用。

小满吃什么传统美食

1.食野菜

食野菜是小满的风俗。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2.麦糕饼

自古传说小满是蚕神的生日,因为南方养蚕较多,小满又是幼蚕孵出、桑叶生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因而对“祭蚕神”也相对更重视一些。这时人们会以米粉或面粉为原料,制成形似蚕茧的麦糕麦饼一起享用,期盼蚕茧能够丰收。

3.苦瓜

苦瓜为夏季食用佳品,营养丰富,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可炒肉、烧鱼,清脆爽口,别有风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作用。苦瓜除了含有味苦的奎宁外,还含有蛋白质。研究发现,蛋白质能刺激免疫细胞而具有抗癌作用。

4.枸杞苗

枸杞苗又叫枸杞尖。中医认为,枸杞苗全株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除烦、滋阴明目的作用。适于治疗阴虚发热、消渴口干、手足心热以及肝肾亏虚、两目干涩、虚火牙痛等病症。

5.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的全草,全国多有分布。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保肝、健胃、降血压等作用。


二十四节气养生都是那二十四个节气了? 怎么养生啊?

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咸味属肾,应少吃。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