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著名的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祖师,就是以持戒身正而著称,明代时,还被官方树为典型,作为反击当时宗教乱象的有力佐证,可见持守戒律对于道教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道教徒、信众,为什么要注重持守戒律呢?窃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持守戒律是成就道业的根本保证。道教徒首先应该是道德表率。这是因为,道教本质上是止恶扬善的宗教,道教戒律的根本—老君五戒,基本上涵盖社会道德层面的所有伦理规范。五戒中所提到的杀、盗、妄、酒、淫,在俗世中都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根源,如果一个道教徒犯了五戒,就不可能做到一心向道。同时,道教的戒律十分重视积极地正面引导,如“十善十恶”,“中极三百大戒”,“天仙大戒”等,包括了道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教内教外均可以视为公共道德守则。《戒经》有言“欲做天仙,要做一千三百善”之功德,而成就这些功德都要靠戒律来保证。从道经中记载的萨天师与弟子王灵官的成道经历来看,萨祖一脉最重盟约戒律,可以说,没有盟约戒律的基础,就不可能实现法脉的传承。
持守戒律是化解承负的重要法门。道教自古就有“承负”之说,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即俗话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道教认为天道的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为人的恶行和欲望造成的。为了避免和化解天道承负,道教戒律应运而生,用之教化约束信徒,以净化心灵,使其心神清静,乐善好施,济世利人,这样通过自身的戒律持守,为自己和子孙种下善果,解除承负之厄。
持守戒律是决定道果的关键所在。道家强调修德,认为修德与个人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而德的修养与戒的持守是密不可分的。太上道祖将神位按德行修持的深浅分出了品位: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道经有言:“上士者上求大觉,下化有情”,“上士”如同大船的舵手,能把许多人渡往彼岸,而“下士”虽然得闻道法,也能修持修德,但只是自己希望了脱生死,出离三界。太上道祖根据人的品性因材施教,说老君五戒、初真戒、天仙戒,让信徒通过持戒修行而循序渐进,行五戒者得生八道,行初真戒得了脱生死、超三界,行天仙戒者得生天道并得大罗金册之果位,方可度得众生。修德越高,持戒越多,神位越高。
综上所述,每个人的种种缺点、恶习都是产生于后天的欲望和贪求,致使本来纯真天性受到蒙蔽和破坏。对于道教信徒而言,能有机缘入得山门,就要发心发愿以神明、祖师的教诲为参照,通过持守戒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改造自己的心性,修持到老,精进到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合于大道,收获属于自己的道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