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医道通仙道?
在中医历史上不乏道教人士言医者,几乎中医学界最伟大的贡献中,都可以找到道教医者参与的痕迹。历史上道医辈出,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其中佼佼者有葛洪、陶弘景、叶法善、王冰、孙思邈、刘完素等等,他们既是医学大家,也是道教历史上的著名高道。所以就有医道通仙道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一、医道是追求长生久视的必然选择
仙道贵生,长生久视一直都是道人的追求,没有身体,一切修道的方法都是空谈。所以强调内修必须与医学紧密结合,医理是内炼养生的理论指导和基础,即所谓“先明脏腑,次说修行”。所以在祛病延年的实践中,懂医道、医理是必然的选择。
东晋道教著名学者、医学家葛洪认为人之寿命长短寿夭操之在我,可以通过药物来养身、方术来延命,改善身体状况,做到内疾不生、外患不入。故他提出:“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的主张。而在修炼过程中,医药则是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不论是炼丹还是服食,都与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治病要研究人的身体,道教养生也要研究人的身体。不论是早期的炼丹,还是后来逐渐兴起的内丹之术,均对中医养生学有重要的影响,而辟谷、服饵、调息、导引、按摩等各类养生方法也多被道教学者采纳加以总结和改进。
道者言医,与一般医者言医有所不同。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医道,古称仙道,原为活人。”道医之所以言医是要把治身作为长生久视的先决条件,养身、调心只是为性命修炼做好准备。清代道士刘一明在《示李源昌书》中把医分为人医、神医,他认为人医是后天之学,全在脏腑、草木上下功夫。而神医属于先天之学,可以“转生杀、夺造化”。所以修道者在人体观、疾病观、临床诊治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一般医学的独特之处,也能取得出乎一般人预料的正向结果。医道与仙道既融合又分离的在历史长河中一起发展着,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及养生学的宝库。
二、治病救人也是积累功德最稳定的方法
医药的作用在于预防和治病,从而延长人的寿命,所以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技能是道教徒进行“自救”并进而“济人”的基础和前提。道教素有“功德成神”的说法,修行要想进阶成仙,就必须积大功德。而医药济世则是积功累德的一个主要且稳定的方法,因此,欲修“仙道”,必须先精“医道”。
如张道陵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指出:“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这一信条长期以来为道门所尊奉。在内炼和法术的基础上,以医术广结善缘,济物利人,正是修行的进阶之路。本门祖师萨守坚天师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在此过程中几位老师授咒枣术、扇疾术与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最终功行圆满、位列先天,靠的就是对医道和为民解除疾苦的不懈追求。
道教的修行从来都不是脱离大众的,是在红尘中不断涤荡身心积功累行。道教的最高理想成神成圣也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作为道医弟子,以医入道乃是修行正途,只要我们发心济世、笃行实践,必然能够在积功累行中明心见性,达到更加高远的修行境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