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黄帝内经的庚子年养生
我国古人很早就将天文与季节联系到一起。先秦楚国隐士著《鹖冠子·环流篇》最早记录以观测北斗星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淮南子·天文训》中以斗柄所指划分十二月,称之为“斗建”,使十二地支与月相应。
今年自立秋“七月指申”至今“八月指酉”,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降雨量高于往年同期,为何没有感觉到秋天的凉爽?《黄帝内经》中有着问题的答案。《内经》以大寒节为始,将季节分成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将气候按照特征分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每年秋分之前的四个节气属于四之气“太阴湿土”,而秋分之后,即现在时段的四个节气属于五之气“阳明燥金”。
并发现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节律是有迹可循、可以求知的:“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素问,天元纪大论》)进而强调由此常明“天人相应”对医者的重要性:“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宝命全形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六节藏象论》:人是自然界生成,而又属于其一部分,这是《内经》医理的整体观念。
《五运行大论》“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曰:病之生变如何?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在天人同构的基础上,进行论述自然气候对人生理、病理的影响。天地气按照五行声气互通原理,资助制约人的五脏气。天地气变化正常,对人五脏具有滋养或维持平衡的作用,因而五脏少病,虽病亦轻;天地气变化异常对人五脏气产生危害作用,因此五脏多病,或病亦重。
《六微旨大论》“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王冰注释“天地之气,交合之际,所遇寒暑燥湿风火胜复之变化,故人气从之”。
给予人赖以生存的外在自然气候条件,人在此条件下一方面时时和天地之气进行物质交换,一方面遵循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不断运行,故此不论生理或病理,无不随着自然气候变而变化,两者在根本上始终保持着动态同步。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内经》中的气候医学反映的是宇宙基本规律。强调“天人相应”,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鬼谷子·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古人认为养生必须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秋季养生的原则,务必一切要以养收为要,《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根据六十甲子年的不同气候特征对疾病理疗方式有着详细阐述,关于今年庚子如下:“少阴、太商、阳明。庚子、庚午,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
我国文化注重方位,所以竖版记录也是有其深远意义“少阴、太商、阳明”:自上至下书写,少阴写在最上,代表司天之气,阳明写在下,代表地气“在泉”;中间“太商”,太为过,商音属金,指凡“庚”年中运是“金太过”。“同正商”指庚年太过金运被鼠、马之年的司天之气“少阴君火”所抑制同化后,金运为平和气。
本年凉气偏胜时的自然气候及物候变化,而人体的疾病表现“清”指清凉、清冷。张介宾注“下清,二便清泄及下体清冷也,金气之病。”
概述所有的鼠年与马年:“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同地气者以温热化。”
张介宾注“阳明燥金在泉,故地气肃。少阴君火司天,故天气明。金寒而燥,火暑而热。”肃为清肃,指下半年整体气候偏凉。“寒交暑,热加燥”内经总是强调“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这是天气与地气交互作用和影响。
“其谷丹、白”,鼠马年指导播种农作物,上半年 “丹谷”,下半年“白谷”适宜生长收成。“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此描述症象多属热证,所以张介宾云“火为热······故热病见于上”。高世栻注“燥热病也”。“寒厥入胃”,外感寒邪致使人体气血运行逆乱,损害人体脾胃功能的“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一系列临床症状。
“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高世栻注“四之客气,太阴湿土,故又曰云驰雨府,湿化乃行。”“同地气者以温热化。”今年庚子年为运“太商”,王冰注“太宫、太商、太羽,岁同地气宜以温热治之。化,治也。”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衂、饮发。”即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由于主气客气都是太阴湿土用事,所以这段时间“溽暑”偏热偏湿,这一上半年偏热、下半年整体偏凉的过渡时期“寒热互至”,人们易生咽干、黄疸、鼻出血、水饮发作等病症。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当下属于五之气阳明燥金,主秋分、寒露、霜降、立冬,鼠马年此时客气“少阳相火”加临其上,相火最热,故秋行夏令。《礼记·月令》谓“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所以民乃“康”是指人体易阳气偏盛,也符合“其病温”感受热邪而发生温病。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今岁庚子,九为金之成数,下半年气候偏凉、偏燥,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方面,以味酸性温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金可胜木,凉可伤肝,而酸可补肝,温可胜凉。今年在饮食方面除按往常时令调养外,可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酸味收敛肺气,可平抑过旺之肺气,多吃些味道酸甜的时令鲜果, 如苹果、梨子、猕猴桃、菠萝等。乌梅汤收降阳气,滋阴润燥。乌梅味酸,性平,除热烦满,安心;具有非常好的润燥收降的作用;搭配白糖酸甘化阴,在白天升发阳气,温阳脾胃的前提下,可在下午或晚上养阴润燥。
秋分灸,除虚寒。在秋分当令之时,也可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艾灸或按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