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道医告诉你:为什么熬的不是夜,是命

“你熬的不是夜,是命”,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一笑了之,不以为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电子产品诱惑多,经常忽视顺应四时睡眠的重要性,导致阴阳失衡,百病丛生。道医认为,睡眠不仅是养生,更是养藏,对人体的影响非比寻常。医经始祖《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其中很多篇章都蕴含着生命密码。一.睡眠可以恢复元气入睡即息属于阴。作息一词出自汉代王充的《论衡·偶会》:“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也。”治病求本,万事万物不离阴阳,阴阳理论是道家医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内经》曰“日为阳,月为阴”,那么“作”即为阳,“息”即为阴。阴阳二气是一体两面。太极生两仪,阴阳二气,合则为一,分则为二,属于元气的两种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在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中,阴为体,主藏的状态,阳为用,主释放的状态,故阴在前阳在后而为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即是一气的释放和收藏两态。当人体处于“息”的状态时,随即进入人体的冬季——阳杀阴藏。睡眠中阳气封藏,人体会持续“养精蓄锐”,如同充电。夜间藏得好,才能白天释放得好,第二天就可以元气满满继续“作”。“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的就是如果一夜没休息好,接下来好几天都会精神不好,即没睡好导致的元气不足。所以,占生命大约三分之一时间的睡眠作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方式,从根本上来讲是在恢复元气。二.如何进行四时睡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人与天地参”,人类在宇宙中渺小如尘埃,无时无刻不受到天地自然之力的影响,人与天地相应方是真正的顺其自然,故而睡眠也必须顺应阴阳四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因此可见春夏两季要夜卧早起,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最不能熬夜,要早卧晚起。人身之气血周流皆有定时,睡眠不足、不按时睡眠,都是逆天而行。尤其是熬夜危害最大,“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夜间为一日之冬季,五行属水,在脏为肾,肾主封藏,熬夜首先损耗人体的先天之本肾脏,久而久之损及五脏真元,后悔莫及。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正是顺应阴阳四时养生之道。《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家重生,追求“长生久视”,随之衍生出了治病养生之术,如道医、丹术等。道家通过修炼内功,精气神状态异于常人,甚至可以达到“气足不思眠”的状态,又另当别论。三、帮助睡眠的穴位中脘、足三里、神道、神门、风池、悬钟、百会。中脘在任脉,对应内脏是在胃的中部。神道在督脉,对应内脏位置大约在心脏。百会在督脉,头顶正中。神门归属手少阴心经,风池、悬钟归足少阳胆经,足三里归足阳明胃经。睡眠是让心神归藏于心房,不可有扰神之气,因阴虚而产生的虚火,或者气虚导致气滞,邪风内扰,成语中“胆战心惊”“心神不宁”等,都点出了心神容易受扰的现象。故而在睡前不久,以点穴按摩的方式,去点揉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理气安神,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且使人一夜无梦,心神能够安静下来,睡眠质量自然而然的到提高。每日选取以上穴位3-4个,次日可选其他3-4个,相互自由组合。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每次共30-40分钟为最佳。用手指远端指腹(点穴工具亦可)点按穴位,由轻到重,缓慢轻柔,每个穴位300-500次即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