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带你识本草:草根树皮,花叶果实,为啥能治病?
对中药稍有留心之人都知道,中药组成种类颇多,有草木、矿物、昆虫、禽兽等,其中以草木最多,故“诸药以草为本”,统称之为本草,历代药书也往往以“本草”命名。那么,草根树皮,花叶果实,乃至矿物、动物,本是自然界常见之物,为啥能治病?
一.本草起源于上古
祖国医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上古神农时代。《史记》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载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也写道:“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炎农是三皇之一,相传他通过鞭草木、尝百草的方式而感知到本草药性,是医药之祖。上古圣人相对后世之人更接近自然,其感知药性的方式,或是灵性内观,或是直觉体悟,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神农时代尚无文字,医药之理只能代代口耳相传。
《神农本草经》成书不晚于东汉时期,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其文浑朴,其义古远,古人追溯所自,署归神农。古人云:“医之有《本经》,尤学者之有《说文》也”,历代名医无不将《神农本草经》奉为圭臬。
二.本草治病因其性本来只是一棵草,神农尝过成了宝。神农尝百草,尝的就是其“性”,自然治病也是用其“性”。人为万物之灵,《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间无非阴阳,五运六气循环往复,人禀赋天地之气最全,而草木、矿物、昆虫、禽兽等,与人异类,皆秉天地之气偏。人体阴阳失衡则生病,凡物所以能入药治病,皆是取其偏性以补偏救弊,调和人体阴阳使之归于平和,这是本草能治病的根本原因。万物各有其偏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医家用药绝不会拘泥于固定药物,甚至说“万物皆可为药”,所以本草书籍中收录了很多看似奇怪的药物也并非没有道理。《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共计365种,《金匮要略》中应用药物155种,《伤寒论》中应用药物只有82种,虽然后世本草愈修愈繁,历代医家常用药也不过二三百种,药物精简而效专力宏,乃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精选。三.见药知性有法则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推知本草药性,须溯本求源,拨云见月,如此可以见一味药便大概了解其药性。溯本求源,便是从一味药生长的环境、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形色气味、入药部位、有毒无毒等因素综合审查,进而推知其可用之偏性。古人崇尚“道法自然”,本草药是自然界的产物,用东方独有的思维方法归纳总结,可以推知其偏性,而取其偏性治病并非现代医学所谓的提取其有效成分。认识与应用中药,与辨证论治一样,要从自然角度、整体角度出发。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神农本草经》将中药也分“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中药的种类如此之多,配伍的排列组合有无限可能,通过“七情”合理配伍应用,对症下药,才可以使方剂发挥出最佳疗效。本文为“道医带你识本草”专题开篇,后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见药知性”以及部分常见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组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薄荷叶,相信大家即使没见过也听说过。其实薄荷叶不但是调味品、香料,还是中药里面发散风热药的代表,很多人都知道咽喉稍微有点上火,吃几个薄荷糖会凉凉的。身体起了些红疹子,肺热亢盛,
-
以花养人——栀子花开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初夏,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清风拂过,白玉般的花朵随风摇曳,独特的花香让人顿觉清凉。栀子花不仅美丽幽香,它还是可食用可药用。今天就来说一说好看又好吃的栀子花。栀子花的药用价值
-
久坐,最温柔的慢性自杀,早知道早避免
坐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习惯于超长久坐,可以几小时一动不动。殊不知,久坐被称为“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对身体危害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为:十大致病致死元凶之一。一、久坐伤肉《黄帝内经》早就有“久坐
-
以花养人——“百花之王”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牡丹的根、花均可入药,是不折不扣的“养生花”。牡
-
大病初歇,可以洗澡吗?
“朋友们,血泪经验,你们千万别洗澡啊!”“发烧一直出汗,身上很不舒服。到了第四天,实在头痒的受不了,就洗了一个澡,结果又难受了起来,头疼欲裂、发热、咽痛又回来了。”这几天微信群里不少人都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千万别在彻底好之前去洗澡,能忍
-
又到秋季,讲讲“肺”话
秋高气爽,干燥的风貌似乎成为秋天的代名词。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常常会感受到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脱屑等不适症状,这都是秋季干燥气候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秋季与肺气息息相关,而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侵袭肺部,而肺被称为“娇脏”,对于暖气和寒气都很敏
-
药王孙思邈的饮食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相传他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他深谙养生之道,他的饮食养生观念既体现了《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