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如何做到“一穴治百病”
明代的《针灸大成》记载了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其中的面口合谷收,指面口疾患,包括头面、五官及唇齿方面的各种病变,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等,都可以用合谷穴进行治疗。合谷穴能对面口进行治疗,则基于合谷穴所属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于人体面部,因此面部的疾病,可通过合谷穴进行治疗。而在道医看来,一穴治百病则可以进行扩展,以合谷穴为例,除了面部疾病,腰腹部疾病,在非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上,也可采用合谷穴进行治疗,而且效果明显。有明经络的人会提出,理论上腰腹部的病用合谷穴是可以治疗的,人体虽有循行路线不同的经络,但内经也记载了人体所有经络都会通过特定穴交织一起,如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故三阴交可治归属脾、肾、心的病变。但传统利用经络穴位治疗的技法,如针灸,推拿,是借助针灸或推拿手法,调动自身的气血对病灶处进行治疗,既然是自身气血,也就遵循自然法则,比如循行路线越长,到达病灶处的气血能量就会衰减,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于是针灸中就有“就近取穴”的治疗法则,即在病症或病变的局部或邻近选取穴位,用以提高疗效。那为什么道医可以做到真正的一穴治百病?同现代中医一样,道医同样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因此,一穴治百病,同样基于人体经络是整体的观念,但道医在治疗中,比如道医中的祝由针术,则并非通过调用患者自身气血能量对病灶进行治疗,而是通过调用本门祖师的能量,将祖师能量以针灸的方式,作用到患者身上,对比调用患者原本不足的气血能量,借助祖师能量则无需考虑经络远近的衰减,针刺入的穴位也是作为能量进入患者的通道,因此道医是可通过合谷穴真正达到治疗全身更多疾病的目的,是真正的“一穴治百病”。那问题来了,道医如何调用祖师的能量?萨祖在其《雷说》中有记载:“今有秘文相传...,我以心传,子当谛听”。道医治病,表面上看到的是通过符法、咒法进行治疗,但究其内在根本,则是通过“心法”相传,即师父将“心法”传授弟子后,弟子通过心法口诀,借助祖师能量对患者进行治疗,“心法”是道医区别于现代中医的最大不同。文字整理/华锦
返回列表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以医弘道,以道传医 ——张陵天师济世利生往事
翻开中华史书长卷,看到东汉末年时期——也就是令诸葛武侯痛心疾首的那个时代——君庸民困,灾疾频仍。仅载于史料文献中的,较大规模的流行疫病,就达到了平均三年一次。时代呼唤着良医拯救黎民于疾苦,张仲景、华佗、董奉等医学巨擘应世而出,张陵、于吉等道
-
行善是修道之路的基石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修道之心,但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山中修炼,而觉得修道之路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修道先修心,积德行善、利物济人才是修真之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萨天师当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才感化王灵官拜其为师,
-
从萨祖经历解读中医和道医的区别
一、什么是中医?中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经络,脏腑,气血为形态功能基础,七情六淫为病因,阴阳失调,邪正相争为发病主要矛盾的独特理论体系;以药物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二、什么
-
“因时制宜”原则在针灸上的运用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体的生命活动,如气血阴阳消长、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等都具备节律性和周期性,与天地阴阳的动态变化一致。当人体节律与自然变化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由此《黄帝内经》确定了“因时制宜”的治
-
“学习做人是一生的功课”——浅谈道家四不食蕴含的做人道理
“欲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才能做成大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任何一位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他一定拥有许多为人的优良品质。从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起,看到、听到、学习过那么多的做人道理,可到最后还是品质各异、参差不齐,所以
-
作为正一派弟子,你知道“正一”的真正内涵吗?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名的重视非比寻常,从未将其简单看成一个普通称谓。不论是名字还是名称,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和用意。常言道“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人们只有在内心真正认同了,找到了做事的理由,才能坚定信念,一往无前。在古代,臣子造反也会打
-
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
在很多道教经典文献中,或者道教法器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很像普通汉字,却又与普通汉字不太相同,这便是道教独特的神秘文字——密讳密讳的来历讳,为避讳之意。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可直呼乃至书写皇帝、尊长等的名讳,否则犯大不
-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治则”理论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同时也是中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概念上,有些朋友会将治则与治法混淆,其实治则与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则是总纲,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当于战略;治法是在一定治则的指导下,针对某个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
-
从瘟神到财神——简述赵公明元帅的形象建立
财神可以说是当前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神了,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大多数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财神。因为财神承载着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而在众多财神里,有文财神范蠡、比干;武财神则是赵公明、关公,他们四人都被民间奉为“正财神”。除此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