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懂《内景图》了吗?
有一张图被高濂《遵生八笺》、周履清《赤凤髓》、龚居中《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众多明清道家医学、养生书籍收录其中,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阐释道家内丹修炼教理的《内景图》,又被称为《内经图》、《修真图》、《延寿仙图》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张久负盛名的《内景图》。
一、《内景图》的来源
如同众多古籍作者不可详查一样,《内景图》的出处并无标注,也始终无从考证。不过从它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的风格来看,主流学者们大致推算此图出自明末清初某位无名道人之手,时间大致在公元1742年—1886年之间,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关于此图的任何记载。
1886年(清光绪年间),太监刘诚印(素云道人)无意中发现此图,非常珍视,便出资印制。他在原图左下角留下落款:“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斋中检观书画,此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之呼吸吐纳,即天地之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妥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光绪丙戌年荷月上浣(阴历六月上旬)”。自此才让《内景图》广为流传。
二、《内景图》的修炼路径
《内景图》表面上看是以峰峦之状描绘,实则将一个盘腿合掌端坐的人形侧影完全隐入了“山水”之中。道教谜辞与图画的结合,更生动形象地讲述了道教内丹修炼的经旨,为后世修炼者提供了方便之径。
此图讲由底开始,用滔天海浪比喻人盘起的双腿。下方一对童男童女踏着玄牝车推动肾水,由底部开动,一条河沿脊柱逆流而上,直至脑海。中间小腹下丹田是身中火炉,牛耕田于下丹田,指肾气启动,在此将水化成气。气沿脊椎上涌,过脊如过山。一名女子纺纱于中丹田,指心液输布。纱绵延向上达头部。头颅是九座山,象征脑内九宫,泥丸为最重要宫位,是总部。气至泥丸,经舌底辗转到达咽喉,循“十二重楼”下降。重楼旁边有写“十二重楼藏秘诀”。此时舌下津液质素有了提升,咽之可长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吞津。
气通三关:下关尾闾、中关夹脊、上关玉枕。过关要靠三车搬运:下关羊车,羊善走山路;中关鹿车,鹿跑速较快;上关牛车,牛力大可撞入泥丸,故称“三关一撞直入泥丸”。心脏部位有小孩玩北斗七星。古人认为炼得先天丹炁便能舞动北斗七星于指掌间。北斗七星寓意,天地运行规律已定,不可违;能随意舞弄北斗七星,即能改变命运,我命在我不在天。此义可远溯五代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内有“若遇神仙亲指诀,捉住北斗周天轮”。
《内景图》中以不同的人物进行各式动作,喻示人身不同部位的奥秘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以流水代表人身“精气”运化之渠道,再以“十二重楼”、“贯通三关”这些精妙词汇代表精气之关窍、重点。看完图画,下一篇我们来说说这些形象生动的古代人体医学名词及其中蕴含的修真理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