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盛夏来临,冷饮和热茶,哪个更解暑?

夏天到了,气温越来越高,“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们也纷纷开启了解暑模式。

适量补充水分有助于防中暑,饮品是必不可少的。有人喜欢吃冷饮,冰水下肚瞬间凉爽,还有人喜欢喝热茶,生津解渴,微汗散热。一杯冷饮和一杯热茶,到底哪个更解暑?冷饮一时爽,健康留隐患冷饮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周朝时期,皇室已经有了专门负责取冰和制冰的官员,当时称作“凌人”;唐代上流社会钟爱冷饮,杜甫还为冷饮写有“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的名句;宋代冷饮走入平民百姓家,杨万里诗云:“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冷饮的出现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偶尔吃些可以获得幸福感。但从健康角度来看,冷饮吃多了实在伤身体,自古并不为医家所认同。夏季阳气浮于体表,而体内的阳气相对减少,脾胃功能比平时更虚弱。如果将明显低于体温的冰水喝入胃中,直攻人体最薄弱的环节,就需要大量阳气来温暖它,还得靠阳气将其运化成津液,既消耗阳气,又阻滞气血。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引起恶心、呕吐等。更何况,所谓冷饮能解暑,只是让人的注意力从全身燥热,转移至口腔以及食道部分的凉爽。但喝完冷饮几分钟后,就会发现,怎么还是很热?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是皮肤,毛孔打开、微微汗出才能由内而外地降温。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冰水入胃之后,人体热量不仅不向外排,反而会快速聚集到胃部来加热冰水,以使其达到身体温度。经常吃寒凉的食物,身体就要“耗阳”来提升温度,阳气一旦耗伤,再怎么喝水也难以生津解渴。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脾肾阳虚,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症。由此可见,吃冷饮不仅起不到真正解暑的作用,反而为健康埋下隐患,不过只是一时爽。

热茶更解暑,生津又降火中国人是农耕文明,崇尚和平与守中,体质温和偏凉,天然不适合吃冰东西,所以中国人喜欢喝热水不是没有原因的。茶可入药,也是中国人所偏爱之物,饮茶的好处在历代本草中也有较多的阐述:《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本草拾遗》记载:茶能“解渴”、“利尿道”。《重广补泾神农本草》记载:“茶治伤暑合醒甚效。”《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热水与茶的组合,成就了古人最钟爱的饮品——热茶。一般来说,茶饮有生津、利尿、降火等功效,除了茶叶本身的特性,也与“热”密切相关。汗为阴液,火为阳邪,体内阳邪借助热茶之功力附于汗液之中,散发和排泄于体外,故而有“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之说。也就是热茶的能量会使人体毛孔打开,使得阳邪随汗而出。同时,热茶中的茶多酚、果胶、氨基酸、糖等物质,可与口中唾液发生反应,滋润口腔,给它一些时间,就会感到“回甘”,清凉的感觉由内散发。所以夏季喝热茶,属于“延迟满足”,虽然刚开始不太爽,后面会持续爽很久,可以有效解暑降温,也是未病先防的有效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热茶应以口感不烫为宜,温度过高对身体也是一种伤害。另外,茶类大多都能发挥解暑功效,但仍要“分人喝茶”。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喝茶的种类。古语讲“百病从寒起”,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养护阳气就是养生治病的根本。因此夏天要学会“热着过”,虽说是热茶,其实也可以代指其它热饮,冷饮再爽口,也不如喝一杯热茶更解暑。文字整理/华蕾

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