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浅谈慢性病之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且连续6个月以上有原因不明的强度疲劳感或身体不适。其临床表现包括低热、喉咙痛、头痛、淋巴肿大或压痛、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关节无红肿的疼痛,以及情绪上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睡眠质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 随着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人们的体力、脑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就导致了临床上以疲劳为主诉的病患日趋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该症病因不明,一般与心理应激、内分泌、免疫及病毒感染相关。那我们就来看看祖国医学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此病症的。

中医定义

中医学中虽没有“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病名的记载,但对“疲劳”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书中多称之为“倦”、“困薄”、“身重”、“解侪”等。

“疲劳”作为一个完整用词首见于《金匮要略》,“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是在中医学古籍文献中,“疲劳”一词出现的频率并不高,通常是被描述为“疲极”、“罢极”、“倦怠”、“乏力”、“神疲”、“困倦”、“懈怠”、“四肢不举”等。

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理论中归属于“虚劳”的范畴。

病因病机

《圣济总录·虚劳门》云“劳伤之甚,身体疲极”,《中藏经·劳伤论》中认为“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可以看出中医学的“疲劳”包括了身体和精神两方面。

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与总结,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外感和内伤内外相合而致。外感包括暑湿风寒等邪气,其中以暑湿为多,外感暑热伤气伤津,以致体倦身热。外感湿邪易损阳气,多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内伤包括饮食、劳倦、七情等,其中以过劳最为常见,包括劳力、神劳和房劳过度。所以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生调养不当,加之劳心、劳力过度所致。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素问》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可见其基本病机为脾气虚、肾气亏、肝气郁。

脾气虚:

《丹溪心法》记载“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血证论》又云“身体困重,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实为脾主运化充养四肢,在体为肉、在志为思。若脾气旺盛则肌肉丰盈四肢有力;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化生不足,肌肉、清窍失养,症见四肢酸痛、头昏乏力等。

肝气郁:

《素问·六节藏象论》有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此处“罢”通“疲”,是为“极度疲劳”之意。肝主情志与疏泄,若情志不舒、肝气郁滞,则会横逆犯脾,症见胸胁胀痛、脘腹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若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则会肝火上炎,症见失眠、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肝在体为筋,筋是引起肢体运动的重要结构,若肝气虚则会筋气不荣,人体不能够耐受疲劳,症见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筋脉拘急等。

肾气亏:

《黄帝内经》有云“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充足,则精力旺盛,劳欲过度,则会伤及肾阴肾阳。若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五脏之阴,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若肾阳不足,则五脏失其温煦,以致各种阳虚症状。

治疗思路

前文所言本病是由外感于内伤相合而致,外感可防不可控,但内伤我们却是可控可防的。

饮食方面:

长期无规律饮食会损伤脾胃的运化,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四肢肌肉失养。应改掉生活中过饥过饱、嗜酒嗜烟、饮食偏好等不良习惯。

情志方面:

快节奏的生活和与日俱增的竞争,使得人们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恼怒恐惧中。虑伤脾、怒伤肝、恐伤肾,应适当加强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开阔心胸。

劳役方面: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为五劳所伤”。现代社会中许多从业者以及学生,都长期处于久坐和久视的状态,易损伤血肉;而体力劳动者又长期久立、久行,易损伤筋骨;长期卧床的人则易耗气。应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久坐久卧的适当起身运动舒展身体,久立久行的适当坐卧休憩。

凡事预防为先,但如果身体已出现症状,可选择中药、针刺、艾灸等治疗方式。

选择中药内服的前提是需要辩证。如为湿热阻滞型,宜以清热化痰、健脾除湿、提神醒脑为主,可用导痰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如为脾虚湿阻型,宜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可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如为中气不足型,宜以补气健脾为主,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如为肝气郁滞型,宜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当归、茯苓、白术等;如为心肾阳虚型,宜以升阳为主,可用参附汤和苓桂术甘汤;如为外感者,当解表和里,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如为内伤型,当调和肝脾,可用四逆散加减;如为精神障碍者,宜健脾养血,可用逍遥散;如为免疫障碍者,宜增强免疫力,可用六味地黄丸。

选择针刺、艾灸的目的是为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通调气机、益气活血通络。在穴位的选择上,可根据主要病机,以调整脏腑功能、益气活血、培元固本、健脑安神的穴位为主,如五脏背俞穴、百会、印堂、膻中、气海、血海、膈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虽无器质性的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的症状,属于亚健康的范畴,这也是绝大多数现代人的现状。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时合序,这才是防病、祛病、维持良好机体的上上策。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