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听之色变的五毒月到底是什么?
进入农历五月,除了令人开心的端午节假日,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一系列活动外,很多人还听过五毒月的说法,光看名字就觉得胆战心惊,为什么农历五月为什么不好过,又该如何过呢?
一、民间为什么把农历五月称为“五毒月”
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五月又称为“恶月”。
其实五月之毒,实为气候之故。五月为午月,一阳之中的阳气由小渐大,由端入午,变得隆盛至极。当此之时,天地极热,又值南方雨水季节,湿气较重,经过一个冬天蛰伏的各种“毒虫”(蛇、蝎子、蜈蚣、蟾蜍等)以及蚊虫也开始活跃。虫咬、感染、瘴气流行,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如小孩手足口病、湿疹、寻麻疹、妇科疾病、传染性疾病,都是在这个季节多发的,故有”五毒月”之说。
二、五毒月由来已久
在屈原时代之前,五月便被称之为“恶月“毒月”“死月”,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并产生过许多与此有关的禁忌和辟邪措施。
《荆楚岁时记》载有“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
《论衡·言毒篇》载“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岁时杂记》载“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百瘟辟易。”
三、五毒月最容易中“湿热之毒”“寒湿之毒”
这个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这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热之毒。
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寒的,《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
所以人体阳气向外发越,而体内则阴气偏盛的特点容易导致以腹泻、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发病率升高。易致口干、心烦、头目昏沉等不适以及妇科病、便秘、心脏病等疾病的多发。
四、“五毒月”要怎么过?
1、要香
《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所以古人常在端午节期间插菖蒲、艾叶祛邪,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五毒月”,中医常用芳香类中药来辟秽除浊、驱虫解毒。芳香类中药除了内服,还有多种外用法,比如悬挂、烧熏、佩戴香囊、涂抹、塞鼻、药头、药浴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不同,应在辨证下根据个人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材。某些芳香药辛香走窜的药性较猛,孕妇要避免使用。对中药粉末、干花过敏患者要避免使用香囊和药枕。
2、要清
饮食清淡一些,减少酸味,增加苦味。少肉多素,多吃青绿色蔬菜,有养肝、清热解毒、利湿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兰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麦菜等。
要清心静养,内敛心神,节制嗜欲。端午时节阳气躁动不宁,人往往觉得烦热、烦躁、失眠,此时应注意不宜大肆玩闹,以免伤津耗气,使心神不安。当于室内静养,少事少劳,默坐凝神,使无事挂心间,自然形神正固。
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所以饮食劳作也要根据四时而变化。在“五毒月”这个最容易生病的日子里,希望此文能助您平安度过五月,为下半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
为什么一个薄荷叶,心情不好用它,感冒发烧用它,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薄荷叶,相信大家即使没见过也听说过。其实薄荷叶不但是调味品、香料,还是中药里面发散风热药的代表,很多人都知道咽喉稍微有点上火,吃几个薄荷糖会凉凉的。身体起了些红疹子,肺热亢盛,
-
以花养人——栀子花开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初夏,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清风拂过,白玉般的花朵随风摇曳,独特的花香让人顿觉清凉。栀子花不仅美丽幽香,它还是可食用可药用。今天就来说一说好看又好吃的栀子花。栀子花的药用价值
-
久坐,最温柔的慢性自杀,早知道早避免
坐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习惯于超长久坐,可以几小时一动不动。殊不知,久坐被称为“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对身体危害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为:十大致病致死元凶之一。一、久坐伤肉《黄帝内经》早就有“久坐
-
以花养人——“百花之王”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牡丹的根、花均可入药,是不折不扣的“养生花”。牡
-
大病初歇,可以洗澡吗?
“朋友们,血泪经验,你们千万别洗澡啊!”“发烧一直出汗,身上很不舒服。到了第四天,实在头痒的受不了,就洗了一个澡,结果又难受了起来,头疼欲裂、发热、咽痛又回来了。”这几天微信群里不少人都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千万别在彻底好之前去洗澡,能忍
-
又到秋季,讲讲“肺”话
秋高气爽,干燥的风貌似乎成为秋天的代名词。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常常会感受到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脱屑等不适症状,这都是秋季干燥气候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秋季与肺气息息相关,而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侵袭肺部,而肺被称为“娇脏”,对于暖气和寒气都很敏
-
药王孙思邈的饮食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相传他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他深谙养生之道,他的饮食养生观念既体现了《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