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养生

令人听之色变的五毒月到底是什么?

进入农历五月,除了令人开心的端午节假日,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一系列活动外,很多人还听过五毒月的说法,光看名字就觉得胆战心惊,为什么农历五月为什么不好过,又该如何过呢?

一、民间为什么把农历五月称为“五毒月”

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五月又称为“恶月”。

其实五月之毒,实为气候之故。五月为午月,一阳之中的阳气由小渐大,由端入午,变得隆盛至极。当此之时,天地极热,又值南方雨水季节,湿气较重,经过一个冬天蛰伏的各种“毒虫”(蛇、蝎子、蜈蚣、蟾蜍等)以及蚊虫也开始活跃。虫咬、感染、瘴气流行,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如小孩手足口病、湿疹、寻麻疹、妇科疾病、传染性疾病,都是在这个季节多发的,故有”五毒月”之说。

二、五毒月由来已久

在屈原时代之前,五月便被称之为“恶月“毒月”“死月”,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并产生过许多与此有关的禁忌和辟邪措施。

《荆楚岁时记》载有“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

《论衡·言毒篇》载“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岁时杂记》载“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百瘟辟易。”

三、五毒月最容易中“湿热之毒”“寒湿之毒”

这个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这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热之毒。

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寒的,《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

所以人体阳气向外发越,而体内则阴气偏盛的特点容易导致以腹泻、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发病率升高。易致口干、心烦、头目昏沉等不适以及妇科病、便秘、心脏病等疾病的多发。

四、“五毒月”要怎么过?

1、要香

《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所以古人常在端午节期间插菖蒲、艾叶祛邪,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五毒月”,中医常用芳香类中药来辟秽除浊、驱虫解毒。芳香类中药除了内服,还有多种外用法,比如悬挂、烧熏、佩戴香囊、涂抹、塞鼻、药头、药浴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不同,应在辨证下根据个人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材。某些芳香药辛香走窜的药性较猛,孕妇要避免使用。对中药粉末、干花过敏患者要避免使用香囊和药枕。

2、要清

饮食清淡一些,减少酸味,增加苦味。少肉多素,多吃青绿色蔬菜,有养肝、清热解毒、利湿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兰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麦菜等。

要清心静养,内敛心神,节制嗜欲。端午时节阳气躁动不宁,人往往觉得烦热、烦躁、失眠,此时应注意不宜大肆玩闹,以免伤津耗气,使心神不安。当于室内静养,少事少劳,默坐凝神,使无事挂心间,自然形神正固。

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所以饮食劳作也要根据四时而变化。在“五毒月”这个最容易生病的日子里,希望此文能助您平安度过五月,为下半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