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上山咯——!”立春道家的岁时风俗怎么过?
一、立春交岁
2021年2月3日22时59分,是为今年的“立春”日。这时节一到,意味着庚子年结束,辛丑年开始,以立春为交界,新的一岁开始了。
“岁星”指木星,我战国最早在秦朝时候已经发现木星了,古人观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12年,在黄道上划分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是一岁,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为了天空中一个巨大的时钟。“。
“木”这个字在古人看来,代表东方、春天,代表着嘉禾的生长期,因此而增添了许多吉庆的色彩,新岁伊始,人们便有许多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要在立春前完成。
对“岁”的习俗,由战国时期的天体崇拜,逐渐演变成为对六十花甲子神明的祭祀典礼。随着道教的兴盛和发展,“拜太岁”逐渐变成了人们祈求神明护佑一种仪式。
二、古人的崇道风俗:“勾芒打春牛”
唐代以后,立春节日的过法在各地多有不同,但是都十分有趣。譬如杭州地区,立春前一日,官员全副执事往庆春门外迎请勾芒神(有地区称句芒)。“勾芒”乃木神的名称,立春前迎接木神,祈求春种顺利。
在这场仪式中,神像高约二尺,双髻,立像。
(图为后人想象所画勾芒,图片来自网络)
勾芒神的神亭之前设置若干彩亭,供有瓷瓶,插富贵花以及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执事。街市处处张灯结彩,是夜烧香,通宵热闹。
次日,立春前一时,勾芒神起身上殿,称“太岁上山”。吴山有太岁庙,大殿供有太岁至德帝君,两旁列供六十甲子值年太岁,殿左每年轮供本甲子太岁一位,殿右供勾芒神。前供锡制元宝式大香炉。祭拜之人,各执钱香,置于元宝炉内。又以年糕黄豆荚煮熟,任人取食,名曰“元宝汤”。
唐代卢肇《春牛榜子》:“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诗中记载了“打春牛“的有趣风俗,这也是民间崇尚道家风俗的体现。
打春牛在立春节日举行。立春前一天,地方官员沐浴更衣,步行至郊外,摆桌上供,烧香跪拜。并于供桌前做一头象征春牛的土牛,让人扮作象征生命的勾芒神举鞭打土牛,意谓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六朝时始用纸牛代替土牛,并于纸糊牛肚里装上五谷,人扮勾芒神举鞭狠打,牛倒纸破,五谷四溢,以兆来年五谷丰登。
滇西鹤庆一带白族打泥牛为春牛,将泥牛捣碎后,人人争抢其泥放入自家田地。春牛色彩有黄、黑、灰、蓝、绿,忌用白色。
三、“春三月,谓之发陈”
除了饮食、祭祀习俗,立春以后,对养生来说,就进入了“春三月“的伊始,也是除旧迎新的开始。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谓之发陈”,“发”指发散;“陈”指陈旧。《黄帝内经》没有把万物发芽的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记载:“唯此豆芽白美独异,食后清心养身,具有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之功。
因此立春后,不仅可以逐渐开展散步、舒展的晨练活动,也可以吃一些芽、苗类的食物,或者少吃一些辛辣口味的食物,小酌几杯,都是取其“发散”之意。
冬天已过去,而冬季所食甚为肥厚,往往容易积攒出“脂肪肝”的病症,体内痰湿等浊气沉积在肝,更需要春季发散出来,道家讲究因时而动,春季多按摩身体的下列穴位,具有保护肝脏、增强脂肪代谢的作用。
(1)穴位:期门、中脘、膈俞、肝俞、胆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
(2)每日选取穴位3-4个。
(3)使用方法:每穴轻轻点按10-15分钟,以微红微热为宜。
(本文部分内容援引自《道教大辞典》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舌头放得好,妙处可不少(下篇)
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一、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怎么吃能长寿?——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
怎么吃能长寿?——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吃了没”打招呼。“吃”与每个人的性命息
-
首席补气要药——黄芪
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这黄芪不是补药么?黄芪确是补药,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
-
“二阳”来袭,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五一”假期过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5月8日-14日)的数据,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钟南山院士分析说,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
-
道医带你识本草: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
有一天,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童子空手而归,仙人问其原因,童子答曰:“满山皆药,无从采起。”在高明的医者眼中,宇宙万物皆可为药,也皆可不为药,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如对症下药,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如用药不当,人参灵
-
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
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时令已经到了深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别有一番美景。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